笠翁对韵五微句解版
五微
其一
贤对圣,是对非[1]。
觉奥对参微[2]。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3]。
鸡晓唱,雉朝飞[4]。
红瘦对绿肥[5]。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6]。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7]。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8]。
句解
1、贤对圣,是对非:“贤”“圣”语义相类:贤,贤能,也可以用来指贤人;圣,聪明睿智,也可以用来指圣人。“是”“非”语义相反,一表正确、肯定,一表错误、否定。平仄上,“贤”“非”是平声,“圣”“是”是仄声。语法上,“贤”“圣”都是形容词,也可以用来作名词。“是”“非”是形容词相对。
2、觉奥对参微:觉奥,领悟深奥之理。参微,探究微妙之处。平仄上,“觉奥”是仄仄,“参微”是平平。“觉”《广韵》作“古岳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
3、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鱼书,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把书信放在雕刻或彩绘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中,合拢以后,用细绳在线槽中围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绑缚好,在绳头或交叉之处,用黏土封上,盖好印章。这种信封就是所谓“双鲤鱼”了,里面是用生丝绢写的书信,谓之“尺素”。将尺素放在鱼形的木制信封里,大概是汉代贵族们的一种习惯。后人以此为典,信封虽非鲤鱼之形,亦称为“鲤鱼”“双鱼”“双鲤鱼”等,如唐罗隐《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的“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讴”等。雁字,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此处也是表书信的含义,典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多年。昭帝即位以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请求放归苏武,匈奴骗他们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再去匈奴的时候,得知苏武没死,就对匈奴单于假称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中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绑有帛书,说苏武在某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放了。古代经常“鱼”“雁”并称,皆表书信,如“鱼雁往来”。“草舍”“柴扉”都是指农家简陋的房屋。柴扉,是柴门的意思。平仄上,“鱼书”是平平,“雁字”是仄仄;“草舍”是仄仄,“柴扉”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都是定中结构。
4、鸡晓唱,雉朝飞:雉朝飞,东汉蔡邕有《琴操》二卷,介绍了许多古代的琴曲,其中有一曲名《雉朝飞操》,云:“《雉朝飞操》者,齐独沐子所作也。独沐子年七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飞雉雄雌相随,感之,抚琴而歌曰:‘雉朝飞,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独沐子(或作“牧犊子”)是齐国人,七十岁了还没有娶妻,在野外打柴的时候看到雉鸟雌雄相随,感叹自己不如雉鸟,作了这首琴曲。雉,鸟名,因吕后名雉,后来人们便称“雉”为野鸡。平仄上,“鸡晓唱”是平仄仄,“雉朝飞”是仄平平。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
5、红瘦对绿肥:“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经过一夜风雨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谢,“绿”借指绿叶,“红”借指红花。平仄上,“红瘦”是平仄,“绿肥”是仄平。语法上,两个词都是主谓结构。
6、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上联语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是唐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句子。下联与宋徽宗有关。徽宗建国子监画学,常以古人诗句命题考试画家,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之类,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有一画师但画几只蝴蝶翩翩飞舞,追逐马蹄,以此来表现“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题,匠心独运。平仄上,“举杯邀月饮”是仄平平仄仄,“骑马踏花归”是平仄仄平平。语法上,两句都是状中结构,“举杯邀月”“骑马踏花”一表方式,一表伴随状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饮”和“归”。
7、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黄盖,字公覆,东汉末年孙吴名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赤壁之战时,“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赤壁之战的形势是曹操兵力众多,孙刘联军兵力寡少。故而黄盖假意投降,带着几十艘快艇,里面装着灌满膏油的柴火,冲到曹营之中。这时曹操军士皆在观望等待黄盖投降,黄盖命同时点起火来,登时把曹营烧了一个赤焰张天。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得以获胜,黄盖功劳甚大。白登危,出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七年冬……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上)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戹。’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向,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脱险。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仄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捷,《广韵》“疾叶切”,入声;白,《广韵》“傍陌切”,也是入声。语法上,两个句子都是主谓结构。
8、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太白书堂,在香炉峰下,相传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曾在此读书;太白,唐代诗人李白之字。瀑泉垂地三千丈,典出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孔明祀庙,指武侯祠,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孔明,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字。老柏参天四十围,典出唐杜甫《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围,是古代常用的量词,计量圆周的单位,古人把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或两臂合拢的长度叫作“围”。平仄上,上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下联为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十,《广韵》“是执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太白书堂”“孔明祀庙”相对,都是定中结构,表处所。“瀑泉垂地三千丈”“老柏参天四十围”相对,都是主谓结构;“三千丈”“四十围”是数量短语,陈述主语“瀑泉垂地”“老柏参天”的数量值。这副对联存在瑕疵:“三千丈”是陈述“瀑泉垂地”之距离、高度;“四十围”则是陈述老柏的树干的粗细,并不是“老柏参天”的高度。所以杜甫的原文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与“二千尺”相对,“二千尺”才是陈述“参天”的高度。
其二
戈对甲,幄对帏[1]。
荡荡对巍巍[2]。
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3]。
占鸿渐,卜凤飞[4]。
虎榜对龙旂[5]。
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6]。
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王威[7]。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抗魏,貔貅屯处卧龙归[8]。
句解
1、戈对甲,幄(wò)对帏:戈,古代的一种长柄进攻兵器;甲,铠甲,是古代的防御兵器。幄,篷帐;帏,帐子、幔幕。“幄”“帏”语义相类,经常连用,比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平仄上,“戈”“帏”是平声,“甲”“幄”是仄声。语法上,两组都是名词。
2、荡荡对巍巍:荡荡,广大的样子,《论语·泰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荡荡,广远之称”。巍巍,高大的样子,《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平仄上,“荡荡”是仄声,“巍巍”是平声。语法上,“荡荡”与“巍巍”都是形容词重叠语。
3、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严滩,就是严陵濑,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后汉书·严光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严陵年轻时候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做了皇帝之后,严陵隐居起来,被光武帝找了出来,他不肯做官,隐居在富春山。后人称他居游之地为严陵山、严陵濑、严陵钓台等。唐刘长卿《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有“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故又有“严滩”之称。邵圃,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邵圃,就是邵平圃、邵平园。邵,指邵平,又作“召平”,秦末汉初人,负责看护管理始皇帝生母赵姬之陵寝。秦亡后,沦为布衣,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靖菊,东晋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生平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死后,谥号靖节先生,故称“靖菊”。夷薇,典出伯夷、叔齐的故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想立叔齐为君,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二人先后出走。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不愿食周粟,采薇果腹,饿死于首阳山,故此称“夷薇”。平仄上,“严滩”“夷薇”都是平平,“邵圃”“靖菊”都是仄仄。“菊”《广韵》作“居六切”,入声。语法上,“严滩”“邵圃”“靖菊”“夷薇”都是定中结构。
4、占鸿渐,卜凤飞:上联出自《周易·渐》:“初六,鸿渐于干(水涯)”,“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占,占卜。鸿渐,是说鸿雁循序渐进,从低到高。渐,进。凤飞,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陈敬仲推辞说“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于是做了工正。“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国的公子完(敬仲)因为陈国内乱而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他非常优待,当初懿氏要把女儿嫁给敬仲,占了一卦,说是非常吉利,预言将来陈氏会在齐国掌权。平仄上,“占鸿渐”是平平仄,“卜凤飞”是仄仄平。语法上,“占”“卜”义同,都是动词。“鸿渐”“凤飞”都是主谓结构,是占卜所得的内容,故“占鸿渐”“卜凤飞”都是动宾结构。
5、虎榜对龙旂(qí):虎榜,就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载:“举进士,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后来也用来称进士榜,清代则专称武科榜曰“虎榜”。旂,上画交龙、竿头系铃的旗,“旂”亦作“旗”,故而“龙旂”就是龙旗。平仄上,“虎榜”是仄仄,“龙旂”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6、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常用来形容山河大地或有华彩的文章等。珠玑,指珠宝、珠玉,也比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平仄上,“心中罗锦绣”是平平平仄仄,“口内吐珠玑”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且主语都是方位短语,表示“罗锦绣”“吐珠玑”的处所。
7、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yīn)哑霸王威:高皇,这里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说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故而身边聚集了不少英豪。霸王,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他“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喑恶叱咤”或作“喑呜叱咤”。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达,《广韵》“唐割切”,入声。哑,此处作象声词,《集韵》“於加切”,平声。这两联里第六字平仄相同,当视为失对。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且皆为判断句:主语是“宽宏豁达”“叱咤喑哑”,两个都是并列结构;谓语是名词短语“高皇量”“霸王威”,二者是定中结构。
8、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抗魏,貔貅(pí xiū)屯处卧龙归:灭项兴刘,指的是楚汉争霸,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的事。项,指项羽;刘,指汉王刘邦。狡兔尽时走狗死,此典本出自范蠡和勾践的故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良弓藏”的话,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范蠡看出勾践不能共患难,必然残害功臣,于是离开越国去经商,后来富甲天下。狡兔,指猎物;走狗,指猎犬。《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引用了这个典故,韩信帮刘邦打败了项王,夺得天下,刘邦开始想办法除掉功臣。韩信被刘邦下令绑缚,他感叹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烹)!”韩信后来就被吕后处死,即“走狗死”的下场。连吴抗魏,吴、魏是指三国时期孙吴和曹魏两国,刘蜀曾经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貔貅屯处,指孙吴处集中了很多文武之才;貔貅,猛兽名,也比喻勇猛的军士,《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卧龙,指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演义》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远赴东吴,舌战群儒,成功劝说孙权抗魏。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灭项兴刘”“连吴抗魏”,都是两个动宾词组组成的连谓结构。“狡兔尽时走狗死”“貔貅屯处卧龙归”,都是状中结构;状语“狡兔尽时”“貔貅屯处”都是定中结构,中心语“走狗死”“卧龙归”都是主谓结构。
其三
衰对盛,密对稀[1]。
祭服对朝衣[2]。
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3]。
乌衣巷,燕子矶[4]。
久别对初归[5]。
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6]。
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7]。
灞上军营,亚父愤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典银龟[8]。
句解
1、衰对盛,密对稀:两组词语皆意义相对。平仄上,“衰”“稀”都是平声,“盛”“密”是仄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形容词。
2、祭服对朝衣:祭服,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朝衣,臣子朝见君王时所穿的礼服,晋张协《咏史诗》“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平仄上,“祭服”是仄仄,“朝衣”是平平。服,《广韵》“房六切”,入声。语法上,“祭服”“朝衣”都是表礼服的名词,都是定中结构。
3、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鸡窗,《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幽明录》曰:“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宋处宗买了一只公鸡,非常喜爱,天天放在笼子里,把笼子搁在窗子上。这公鸡开始说起人话来,和处宗讨论问题,且极有智慧。《龙文鞭影》《解人颐》等也有类似的记载。后人据此传说,拿“鸡窗”来作为书室的代称,如唐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的诗句,《绣云阁》第十一回说“鸡窗发愤,博取功名”。雁塔,西安有两座雁塔:一在慈恩寺,称为“大雁塔”;一在荐福寺,称为“小雁塔”。此指大雁塔。宋张礼《游城南记》载:“《嘉话录》谓张莒及进士第,闲行慈恩寺,因书同年姓名于塔壁,后以为故事。”唐朝新科进士于皇帝赐宴后,都会前往慈恩塔题写姓名,谓之“雁塔题名”。秋榜,指的是科举时代秋季考试的榜单。春闱,春季所举行的考试;闱,科举时代称试院为“闱”,春试叫“春闱”,秋试叫“秋闱”。两组皆与古代读书人的生活有关。平仄上,“鸡窗”是平平,“雁塔”是仄仄;“秋榜”是平仄,“春闱”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4、乌衣巷,燕子矶:乌衣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曰:‘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刘孝标注引山谦之《丹阳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玡诸王所居。”可见乌衣巷本是三国吴的禁军驻地,禁军都身着乌衣(黑色军服),此地就被人们称为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曾居住在此,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唐时这里沦为废墟,刘禹锡曾作《乌衣巷》感慨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矶,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引《金陵记》曰:“幕府山东有绝壁临江,梯磴危峻,飞槛凌空者,弘济寺也。与弘济寺对岸相望,翻江石壁,势欲飞动者,燕子矶也,俱为江滨峻险处。”燕子矶和乌衣巷一样都在江苏南京,矶头屹立长江边,三面悬绝,宛如飞燕,故名。平仄上,“乌衣巷”是平平仄,“燕子矶”是仄仄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有关地名的名词,定中结构。
5、久别对初归:久别,长久的分别。初归,刚刚回来。平仄上,“久别”是仄仄,“初归”是平平。“别”《广韵》作“彼列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状中结构。
6、天姿真窈窕(yǎo tiǎo),圣德实光辉:天姿,指出众的容貌,《汉武帝内传》“(王母)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窈窕,形容女子美好的仪态,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圣德,根据《汉语大词典》,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如《后汉书·李杜列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平仄上,“天姿真窈窕”是平平平仄仄,“圣德实光辉”是仄仄仄平平。德,《广韵》“多则切”,实,《广韵》“神质切”,皆为入声字。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
7、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上联的典故当与汉武帝有关,《太平广记·神仙三》载:“汉孝武皇帝,景帝子也。……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设坐大殿。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帏。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酌蒲萄之醴,宫监香果,为天宫之馔。帝乃盛服,立于陛下,敕端门之内,不得有妄窥者。……既至,从官不复知所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汉武帝时好求仙访道,七月七日那天,准备了天宫之馔迎接王母降临。王母乘坐紫云辇下凡,给汉武帝准备了许多神仙食用的果品,另有七颗仙桃,四颗给了汉武帝吃。汉武帝想留下核做种,王母说这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实,人间是种不活的,武帝只好作罢。蟠桃,神话中的仙桃。紫阙,帝王宫阙,神仙洞府。金母,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西王母。下联说的是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的故事,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杨贵妃喜爱吃荔枝,唐明皇就想尽办法让人从南方快马加鞭把荔枝送去长安。玉妃,琅环阁藏本作“王妃”,然杨玉环吃荔枝的典故发生时已经是唐明皇的妃子,并不是王妃。且文献中有以“玉妃”称呼杨玉环的例子,如唐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故而此处宜以“玉妃”为是,指唐明皇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紫阙”“红尘”充当状语,“来金母”“进玉妃”都是动宾结构,宾语分别表示主语“蟠桃”所从来之处、“岭荔”所进献之人。对仗工整,结构巧妙。
8、灞上军营,亚父愤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典银龟:上联的典故出自《鸿门宴》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听说沛公刘邦已经攻破咸阳,盛怒之下打算带兵攻打刘邦。刘邦得知消息以后,“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亲自来到鸿门谢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席上,项羽的谋臣范增多次暗示项羽下决心杀死刘邦,项羽犹豫不决。刘邦见情势危机,找借口逃脱,“乃令张良留谢”。张良将刘邦带来的一双玉璧和一对玉斗分别献给项羽和范增,以表谢罪之意。“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眼看刘邦溜之大吉,范增一气之下把玉斗撞破。后来果如范增所言,项羽被刘邦所败。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仅次于父亲。今本“愤心”多作“丹心”,从典故上看,似以琅环阁藏本之“愤心”为更佳。下联典故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他被人称为“谪仙”。唐孟棨《本事诗·高逸》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李白初到京师时,贺知章听说他的才名,前去拜访。对他的姿容气质和绝世才华十分倾倒,称呼他为“谪仙”。有“金龟换酒”的成语,出自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说的是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第一次见到李白,就称呼他为谪仙人,还解下金龟换取美酒共饮为乐。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武后天授元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此联各本皆作“银龟”,然从典故出处来看,当作“金龟”为是。“典”今本皆作“换”,从语义上说,亦无不可。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撞,根据王力《古汉语字典》,旧读chuáng,宅江切,当为平声;谪,《广韵》“陟革切”,入声。语法上,“灞上军营”“长安酒市”都是定中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表处所;“亚父愤心撞玉斗”“谪仙狂兴典银龟”都是主谓结构。
原标题:笠翁对韵五微逐句解释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