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四豪句解版
四豪
其一
茭对芡,荻对蒿[1]。
山麓对江皋[2]。
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松涛[3]。
骐骥足,凤凰毛[4]。
美誉对嘉褒[5]。
文人窥蠹简,壮士学龙韬[6]。
马援南征装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7]。
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8]。
句解
1、茭(jiāo)对芡(qiàn),荻(dí)对蒿(hāo):茭,草名,茭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菰》“江南人呼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芡,水草名。“茭”“芡”皆可食用。今本“芡”多作“茨”。茨(cí),指蒺藜,《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毛传“茨,蒺藜也”。“茭”“芡”同类,且“茨”与“茭”皆为平声,失对,当从琅环阁藏本作“芡”为宜。荻,与芦同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芦》“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薍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实者,蒹也,薕也”。蒿,蒿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朱熹《集传》“蒿,菣也。即青蒿也”。平仄上,“茭”“蒿”都是平声,“芡”“荻”都是仄声。荻,《广韵》“徒历切”,入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植物名词。
2、山麓对江皋:麓,山脚,《诗经·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毛亨传曰“麓,山足也”。皋,岸边的意思。平仄上,“山麓”是平仄,“江皋”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3、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松涛:莺簧,黄莺的鸣声,以其声如笙簧奏乐,故称;簧,乐器里有弹性的薄片,用竹箬或铜片制成,作为发声的振动体,《诗经·小雅·鹿鸣》“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板,乐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板,拍板也。古乐无之。玄宗时,教坊散乐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后人因之,歌舞率以板为节,以木若象凡八片,以韦贯之,两手各执其外一片而拍之”;因拍板如蝴蝶翅膀开合,故而拍板有“蝶板”之称。“蝶板”与“莺簧”经常并提,《魏阉全传》第四十二回“哑哑的莺簧蝶板,开蚤衙两部鼓吹”。麦浪,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宋苏轼《南歌子·晚春》“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松涛,风撼松林,声如波涛,唐周渭《游兼山》“泉飞石涧游魂冷,风卷松涛匹马嘶”。平仄上,“莺簧”是平平,“蝶板”是仄仄;“麦浪”是仄仄,“松涛”是平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语法上,四者都是定中结构。
4、骐骥足,凤凰毛:骐骥,骏马,用来比喻贤才。《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足,也是比喻杰出的人才,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凤凰毛,凤凰的羽毛,比喻珍贵稀少之物,成语有所谓“凤毛麟角”。“骐骥”与“凤凰”经常相对,如唐白居易《履道西门二首》“跛鳖难随骐骥足,伤禽莫趁凤凰飞”;“骐骥足”也和“凤凰毛”相对,比如宋张伯玉《寄会稽刁景纯学士》“瀛馆久淹骐骥足,越人今识凤凰毛”。平仄上,“骐骥足”是平仄仄,“凤凰毛”是仄平平。足,《广韵》“即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5、美誉对嘉褒:美誉、嘉褒,都是赞美的意思。平仄上,“美誉”是仄仄,“嘉褒”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状中结构。
6、文人窥蠹(dù)简,壮士学龙韬:蠹简,是指书简里长了蛀虫,泛指书籍;蠹,蛀虫。明徐霖《绣襦记·追奠亡辰》“尘几,笔网蛛丝,书从蠹走,牙签帙乱离披”。自古文人都喜读诗书,手不释卷,很多诗文中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如宋陈棣《次韵徐庭珍春日杂言十首》“沉酣蠹简不知春,庭设雀罗谁扣门”,宋陆游《初夏杂兴》“终日颓然蠹简中,门前烟水浩无穷”。琅环阁藏本“蠹简”作“政简”,和下文不对仗,不取。“蠹”“龙”是动物名相对。壮士,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龙韬,本指太公望的兵法《六韬》中的一本,后来泛指兵法,唐钱起《送崔校书从军》“宁惟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下联今本多作“学士书兔毫”,“兔”“蠹”皆为仄声,失对,故而以琅环阁藏本之“壮士学龙韬”为是。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7、马援南征装薏苡(yì yǐ),张骞西使进葡萄:上联说的是汉代著名军事家马援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装,今本多作“载”,意义相同。从平仄对仗上考虑,从“装”稍好一些。薏苡,是一种植物名,可供食用、酿酒、入药。马援在交阯的时候,常吃薏苡的果实,可以轻身省欲、防瘴气。南方的薏苡果实比较大,马援回来时带了一车作种子。下联说的是西汉外交家张骞的典故,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即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将西域各地的情况和物产介绍给了汉武帝,还引进了葡萄等物。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上下联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失对;上联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替。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谓语“南征装薏苡”“西使进葡萄”都是由两个动词性结构组成,“南征”与“装薏苡”,“西使”和“进葡萄”,都是有先后时间关系的动作行为,为承接关系。
8、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wěi);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辩口,谓善于辞令,能言善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齐襄王闻雎(或作“睢”)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悬河,本指瀑布,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今有“口若悬河”一词。亹亹,指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岑君论诘亹亹,听者忘疲”。词源倒峡,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词源倒流三峡水”,形容文辞如三峡之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清曾国藩《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中的“词源一泻不得休”也是描写文辞的如此气势。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水流最是湍急汹涌。连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辞长,如《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滔滔,大水奔流的状态,这里形容言辞连续不断,宋梅尧臣《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峡,《广韵》“侯夹切”,入声;牍,《广韵》“徒谷切”,入声。语法上,“辩口悬河”对“词源倒峡”,都是主谓结构,属于判断句,由“悬河”“倒峡”对主语“辩口”“词源”进行比喻性判断,意为“辩口若悬河”“词源如倒峡”。“万语千言常亹亹”“连篇累牍自滔滔”也是主谓结构:主语“万语千言”“连篇累牍”都是名词性并列结构,“常亹亹”“自滔滔”是状中结构作谓语。
其二
梅对杏,李对桃[1]。
棫朴对旌旄[2]。
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3]。
悬一榻,梦三刀[4]。
拙逸对贤劳[5]。
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6]。
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7]。
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8]。
句解
1、梅对杏,李对桃:平仄上,“梅”“桃”是平,“杏”“李”是仄。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表花木的名词。
2、棫(yù)朴(pò)对旌(jīng)旄(máo):棫朴,白桵和枹木。旌旄,泛指旗帜;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饰竿头的旗子;旄,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饰的旗子。平仄上,“棫朴”是仄仄,“旌旄”是平平。朴,表树名之“朴”《广韵》作“蒲木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并列式名词结构。
3、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酒仙,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对酷爱饮酒者的美称,常用来指李白,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史,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常指杜甫的诗歌,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杜(杜甫)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德泽,恩德、恩惠。恩膏,犹恩泽,与“恩泽”“德泽”义同。平仄上,“酒仙”是仄平,“诗史”是平仄;“德泽”是仄仄,“恩膏”是平平。德,《广韵》“多则切”;泽,《广韵》“场伯切”。二者皆为入声字。语法上,两组都是定中结构。
4、悬一榻,梦三刀:上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稺传》:“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指东汉时陈蕃为徐稺特设一榻,徐稺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只有徐稺来的时候才用,故而有“徐稺榻”或“徐榻”这样的典故,用为好客之典。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宾馆尽开徐稺榻,客帆空恋李膺舟。”下联说的是西晋名将王濬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濬为益州刺史。”王濬晚上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上,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把,他醒来以后觉得很厌恶。主簿李毅跟他说,三刀是“州”字,增加一把,表示王濬将调到益州去了。后来果然如此。平仄上,“悬一榻”是平仄仄,“梦三刀”是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
5、拙(zhuō)逸对贤劳:拙逸,拙者的安逸,安逸的意思,古代诗人很多自号“拙逸”、或给书斋取名“拙逸”者;拙,笨拙、迟钝,困穷;逸,安乐、放纵。贤劳,贤者的劳苦、辛劳,实际上就是辛苦的意思,《孟子·万章上》“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明曹学佺《翠娱阁评选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之二有“庶几拙逸贤劳,补造化之缺陷”。今本多作“贵劳”,不知出处,“贵”或因与“贤”形近而讹。平仄上,“拙逸”是仄仄,“贤劳”是平平。拙,《广韵》“职悦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形容词。
6、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上联出自《东坡诗话》“银烛高烧照玉堂,夜深沦茗读阿房”。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唐崔颢《杂诗》“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上联琅环阁藏本作“玉堂花槛晓”,从语义、用典来看,取“花烛绕”更佳。下联这一句化用唐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金殿,也是指宫殿。二者在古诗文里常常相对,《训蒙骈句》下卷“七阳”亦有“黄金殿,白玉堂”一联。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烛,《广韵》“之欲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花烛绕”“月轮高”也是主谓结构,陈述“玉堂”“金殿”的景象。
7、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háo):上联说的是林逋的典故。林逋,北宋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岛屿。盘云,盘旋于云霄,唐祖咏(一作李端)《赠苗发员外》“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看鹤”,琅环阁藏本作“待鹤”,皆可。下联“闻猿”,与“看鹤”相对似更佳。故此取“看鹤”。下联出自唐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蜀中的道路,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奇丽惊险,行路艰难。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号,古今皆有去、平两个读音,此处是动物引声长鸣的意思,当读平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状中结构,主语省略。“孤山”“蜀道”是处所状语;“看鹤盘云下”“闻猿向月号”是动宾结构,其宾语“鹤盘云下”“猿向月号”则都是主谓结构。
8、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万事从人,出自唐刘长卿《睢阳赠李司仓》“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万事,一切事的意思,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有花有酒,出自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百年皆客,意谓人生在世,匆匆百年,都是过客,宋苏轼《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不见君亦见寻于湖上以诗见寄明日乃次其韵》“人生如朝露,要作百年客”。一丘一壑,“丘”是指山陵,“壑”是指溪谷,宋吴潜《秋夜雨》“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上下联下半句的第二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对。上联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仄声,失替;上联下半句的第二字以仄声为宜、第四字以平声为宜。语法上,“万事从人”“百年皆客”相对,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从人”“皆客”两个词语不甚相对,“从人”是动宾结构,“皆客”是状中结构,“皆”的意义比“从”要虚。下半句也不甚相对,“有”是动词,“一”是数词,“有花有酒应自乐”是连谓结构,“一丘一壑尽吾豪”则是主谓结构。此联在格律和结构上纰漏虽然不少,但是境界超迈洒脱,亦有可取之处。
其三
台对省,署对曹[1]。
分袂对同袍[2]。
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舠[3]。
良借箸,操捉刀[4]。
香茗对醇醪[5]。
涓泉归海大,寸壤积山高[6]。
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7]。
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鵩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8]。
句解
1、台对省,署对曹: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北史·元仲景传》“孝庄时,兼御史中尉,京师肃然。每向台,恒驾赤牛,时人号‘赤牛中尉’”。省,王宫禁地,禁中,后为中央官署名,元代以来是行政区域名。署,公署,官署。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平仄上,“台”“曹”是平声,“省”“署”是仄声。平仄上,四个都是名词。
2、分袂(mèi)对同袍:分袂,离别,晋干宝《秦女卖枕记》“(秦女)取金枕一枚,与度(孙道度)为信,乃分袂泣别”;袂,衣袖。同袍,共穿同一袍衫,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来用此泛指朋友、同僚等等。平仄上,“分袂”是平仄,“同袍”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动宾结构;“同”是共用、同穿的意思,用为动词,与“分”相对。
3、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舠(dāo):鸣琴,弹琴,唐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击剑,以剑相击刺,《汉书·司马相如传》“少时好读书,学击剑”。返辙,回车、返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余觉其误,复返辙而北”;辙,车轮碾过的痕迹。回舠,即回舟、归航的意思;舠,小船。平仄上,“鸣琴”是平平,“击剑”是仄仄;“返辙”是仄仄,“回舠”是平平。击,《广韵》“古历切”,入声;辙,《广韵》“直列切”,入声。语法上,“鸣琴”“击剑”是动宾结构;“鸣琴”是使琴鸣,“鸣”用作使动。“返辙”“回舠”也是动宾结构,“返”“回”也都是使动用法。
4、良借箸,操捉刀:上联说的是秦末汉初政治家张良的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郦食其替刘邦出主意,让他立六国之后。张良否定了这个计策,借用刘邦的筷子来筹算,列出了八条不可立六国之后的理由,“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刘邦饭也不吃了,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箸,即今之筷子。下联说的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有一次,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他认为自己形貌平庸,不足以威慑别国使者,就派了崔琰假冒他,自己就拿着刀站在旁边。后来,他派人去问使者对魏王有什么印象。使者回答说:“魏王风度高雅,但在旁边拿刀的那位才是真英雄。”曹操就派人将使者杀死了。捉,手持的意思。平仄上,“良借箸”是平仄仄,“操捉刀”是平仄平。捉,《广韵》“侧角切”,入声。第二字平仄相同,失对。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
5、香茗(míng)对醇醪(láo):香茗,香茶,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醇醪,美酒,《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平仄上,“香茗”是平仄,“醇醪”是平平。茗,《广韵》“莫迥切”,上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6、涓泉归海大,寸壤积山高:许多文献中有与此联类似的表达,如《荀子·劝学》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秦李斯《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涓,细小水流,《说文解字·水部》“涓,小流也”。壤,泥巴。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积,《广韵》有“资昔切”“子智切”两读,一入一去,都是仄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涓泉”“寸壤”是定中结构,“涓”“寸”本是名词,此皆用于形容对象的细小或量少。上下联都浓缩了两句话,“涓泉归海而海大”“寸壤积山而山高”。“海”是“归”的宾语,“大”的主语,“山”是“积”的宾语,“高”的主语;前后两个结构的成分相重合,产生了环环相扣的感觉。
7、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此联化用明代名臣于谦《于忠肃集·雪赋》“绡金帐中饮羊羔而低唱,红炉火上烹雀舌以馨香”。石室,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汉刘向《真君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数往昆仑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雀舌,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南朝梁简文帝《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回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羊羔,本指小羊,此指酒名,元宋伯仁《酒小史》“汾州乾和酒,山西羊羔酒。”饮羊羔,琅环阁藏本作“奉羊羔”,本书从典故上考虑,取“饮”。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石,《广韵》“常隻切”,入声。语法上,“石室”“画堂”都是处所名词充当状语;中心语“客来煎雀舌”“宾至饮羊羔”是主谓结构;其谓语成分“来煎雀舌”“至饮羊羔”都是连谓结构,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行为。
8、被谪(zhé)贾生,湘水凄凉吟《鵩(fú)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上联说的是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典故。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后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被召回长安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而死,贾谊内疚抑郁而亡。谪,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汉贾谊《吊屈原赋》序“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湘水,指湘江,长江的支流,流经长沙。《鵩鸟》,指贾谊谪居长沙时所创作的《鵩鸟赋》。下联说的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曾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后被谗毁,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汨罗江而亡。谗,说陷害、毁谤的话。江潭憔悴,典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潭,就是江边的意思。憔悴,形容身体容貌黄瘦、瘦损。《离骚》,是屈原所创作的抒情长诗,记叙了他自己高贵的身世、遭受排挤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自己对楚国命运的满腔忧愤。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屈原、贾谊列入同一传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故后世把二人并称为“屈贾”,传中提到两人创作《离骚》和《鵩鸟赋》的过程:“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谪,《集韵》“陟革切”,入声;鵩,《广韵》“房六切”,入声;屈,《广韵》“区勿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被谪贾生”“遭谗屈子”为主语,其定语“被谪”“遭谗”都是动宾结构。谓语部分“湘水凄凉吟《鵩鸟》”“江潭憔悴著《离骚》”是状中结构;状语“湘水”“江潭”表处所,“凄凉”“憔悴”也是状语,形容状态;动宾结构“吟《鵩鸟》”“著《离骚》”充当谓语中心语。此联用典、意境、结构各方面的对仗都比较工稳。
原标题:笠翁对韵四豪逐句解释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