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会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支撑保障能力,积极交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最新成果,近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地灾监测新技术与仪器研发、智能预警模型研究、“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议由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风险预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哀牢山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协办,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然资源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是自然资源各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更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核心职责履行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科研力量。各科技平台要围绕能源资源安全、国土空间治理、海洋强国建设、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等关键科学问题及“卡脖子”技术难题等,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交流合作,努力把创新平台打造成科技创新高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彭建兵,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朱锦旗,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袁宏永等,分别作了题为《宜居地球与地质安全》《国土空间视角下的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对策》《城市极端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程的探索研究》的报告,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风险预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鸣之等19位技术专家聚焦近年来开展地灾监测预警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痛点,提出科技赋能地灾智治的意见建议。会后,参会人员还前往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安全研究中心、巨灾科学中心、灾害事故调查技术中心等进行了调研,对该院在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了交流学习。

据悉,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全面部署推进“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构建工作,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团队成功定型研发第Ⅰ代监测仪,并在约5.6万处地灾隐患安装部署26万台(套)。截至2023年9月,共成功预报灾情105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617人;有效预警险情462起,及时撤离近万人;在“空—天—地—深”一体化监测技术与风险预警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原标题: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