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幕、一个箱,机器对准幕中央,两个喇叭摆两旁,再放音乐暖暖场……10月29日,周日,趁太阳还没下山,陈关奥和同事早早把大幕挂得方方正正,设备按标准装机到位。准备工作就绪,他便像往常一样,把当晚放映的电影故事梗概编辑好发给村支书,请他通过“村村响”和微信群发送给村民。趁天还没黑,他又走村串户,吆喝村民晚上来看电影。
今年66岁的陈关奥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电影公司返聘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按照国家“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他16年如一日,和放映团队一起翻山越岭,到全县242个行政村放电影。
放映一丝不苟
陈关奥1957年出生于谷城县城关镇石龙沟村,高中毕业当了两年代课老师,喜欢写写画画的他被县电影公司选中,在湖北省电影学校系统深造两年,从此与电影结了缘。
在电影公司工作45年,公司随时代变迁几度改革,陈关奥的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他做过电器销售,为了生计外出打过工,但心里始终割舍不下的,还是电影。2007年国家农村公益电影的政策,让他再次找到了电影的意义,成为县电影公司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团队中的一员,这一干就是16年。
谷城是个山区县,地广山大,群众居住分散,翻山越岭走乡进村,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公司年龄最大的公益电影放映员,陈关奥在心里重新审视电影在农村的作用,重新定义放映员的职责,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像电影里的“彭大将军”那样敢打硬仗,搭建连心桥,视观众为亲人,讲好电影故事,让电影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被需要就有价值
“电影兴乡,科普富民。”陈关奥说,因为看电影,一些村民学会了科学种植,实现了增产增收。他认为在农村放电影,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事,还得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播放一些实用科普知识,通过“公益电影+”的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陈关奥喜欢动脑子、爱琢磨。他深入研究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和致富项目,有针对性准备了丰富的映前短片。在茶旅小镇五山镇,他专门为茶农准备了科普片《绿茶种植》和《北纬33度》,茶农看后找到了茶种苗死苗的原因,找到了土地改良的方法。
在庙滩镇汪家洲村,他为乡亲们准备了科普短片《花生玉米间种套作技术》,后来村民们根据短片上的介绍,学着检查自家花生玉米套种的行距间距和方向,及时调整,实现了增值增产增收,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陈关奥有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写着观众结构、电影故事梗概等。这么多年跑农村,放什么电影、什么时候放、在哪里放,他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老年人喜欢看豫剧,中青年人喜欢看战争片和励志片,少年儿童则喜欢看神话和喜剧,双休日学生放假要以青少年题材为主……他把这些信息及时向公司反馈,有针对性地组织片源,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16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陈关奥和他的团队没有节假日。他的工作从午后到黄昏再到深夜,而他的观众则因为他,围坐在硬板凳上观影、谈笑,看他摆弄放映机时潇洒的样子。观众问他电影里没说明白的情节,他也总是耐心地讲解电影内容,放映结束后及时介绍下一次放映的时间。放电影之余,赶上农忙季节,他还帮忙打场晒粮;农户家中电视信号不清,他帮忙调试;谁家的小家电有故障,他听说了必想办法帮忙维修。他和观众处得像亲人一样。
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从激扬青春到满头白发,陈关奥在与冰冷的机械打交道过程中,沐浴着光影营造的浓郁氛围,感受着声画带来的心灵震撼,把对电影的热爱转化成传递情感的责任,刻在了骨子里。
原标题:陈关奥:我在村里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