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调整 破题“一票难求”

今年暑期,“博物馆预约难”频频登上热搜。暑期是出游高峰,“博物馆预约难”既缘于过去三年积压的旅游需求的释放,也和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密切相关。而且,一些“黄牛”抢票、囤票也干扰了博物馆正常运营。针对此情况,各大博物馆持续优化预约服务,让更多人都能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超出我们的预料”

提前7天卡点抢票抢不上、看了抢票攻略也抢不上……今年暑期,游客如果想预约一些头部热门博物馆,很可能会遇到上述情况。

预约旅游,是现在国内博物馆的通用模式。预约旅游的本意是为了提前确认游客数量,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减轻拥堵压力,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但是随着旅游市场复苏,游客的参观需求与限流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博物馆预约难”成了一个问题。

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提到,“博物馆包括现在一些热门大馆,在过去很长时间都门可罗雀。近几年特别是疫情之后,人们对博物馆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一方面,过去三年积压的大量旅游需求在暑期集中释放,造成热门景区景点门票供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预约、限流措施没有及时调整,预约门票数量没有扩容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供不应求带来挑战

与开放式景区不同,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受到空间限制。当游客人数超过馆内单日最大承载量时,在拥挤的展厅内,游客只看到“人从众”,参观体验感差,文物和观众的安全隐患都会增加。

博物馆预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服务部副主任刘丽介绍,为解决观众排队难、取票难等问题,经过广泛调研,该馆在2019年初即实现了全网实名制网络预约门票制度,困扰博物馆多年的排队难、领票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今年博物馆旅游太“热”了。尤其是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场馆。8月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布一封“致观众的公开信”,信中提到:据监测统计,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每天预约门票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但能够预约成功并进馆参观者,只有1.2万人次,严重供不应求。

不少“黄牛”也乘虚而入,将免费门票变成“讲解套餐”在平台上高价出售,给博物馆管理运营带来挑战。针对“黄牛”问题,多家博物馆也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遏制打击。

7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博物馆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机制,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一票难求”的热门场馆应提前做好预案,结合自身承载能力,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通过分时段预约、退票动态回池、弹性调整预约名额等,提升预约参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因地制宜优化调整

陕西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今年暑期以来,我们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每周三下午为青少年团体提供参观延时服务、每周日晚延时闭馆至晚上8点。同时,不定期为一线劳动者、军人等特定人群开放夜场,延时开放服务、在一些特定节日开展团体预约服务。并多次举办‘流动博物馆’活动,将博物馆文化带到老百姓身边。”

中秋国庆假期前,针对观众预约难问题,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市大部分博物馆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无需预约就可到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也可以选择提前线上购票。

针对一些网友提出的“是否应取消热门博物馆预约”,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博物馆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出于载体的承载量、文物安全的考量,其不可能无限制允许游客进入,因此博物馆不是完全的非竞争性公共物品。”

另外,宋洋洋提到,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人口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无法或无能力使用互联网。如果所有博物馆门票均需通过在线预约获取,这个庞大而声音稀薄的群体将无缘博物馆的丰富知识与历史瑰宝,这显然与博物馆的普惠宗旨相悖。“因此,在继续实行预约制的同时,博物馆应考虑为特定群体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票务服务。此外,博物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体验的平等化——确保每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属于哪个社会群体,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能全方位地体验和共赏中华文明的辉煌。”(记者任丽 曹燕 王洋)

原标题:优化调整 破题“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