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窿山

窟窿山

宇文部本非鲜卑,他们是世居阴山东部的匈奴南单于的远属,他们原有十二个部落,公元一世纪北匈奴兵败西迁后,留居漠北的匈奴人十余万落(户),东迁至辽东与鲜卑人杂处。宇文部即是此时东迁的匈奴部之一。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阿尔泰语系中的匈奴语。鲜卑人则是通古斯语族中的东胡语。故史书上说宇文鲜卑语言与鲜卑颇异,东迁过程中宇文部的上层人物统治了辽东一带的鲜卑人。并参加了檀石槐建立的部落大联盟,成为联盟中的东部大人。从此逐步鲜卑化,称之为宇文鲜卑。

宇文鲜卑名称的来历:相传他们曾得到三个玉玺,玉玺上的文字是“帝帝玉玺”,他们以为这是上天授予的,在鲜卑语中,天为“宇”,君为“文”,因号“宇文国”,即“天君”之意。始称宇文鲜卑。宇文鲜卑一直活动在慕容部的北面,其驻地主要在霍林河流域,乌力吉木仁河以南,西拉木伦河二岸地区,1983年9月于通辽市开鲁县福兴地出土的“子母马金牌饰”,1984年4月出土于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嘎查的“双马金牌饰”、“神兽金牌饰”、“有链金马牌饰”。

宇文鲜卑所属部中,以驻扎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一带的遥撵氏,驻扎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习部,下游的迭刺部较为著名。位于扎鲁特旗西北部的窟窿山,《辽史》中称为大勒得山,是宇文鲜卑部中的大勒得王大贺氏的发源之地,这个大贺氏部族,就是以后中国复姓中贺兰氏、贺楼氏、贺岳氏(也有写作贺若氏的)、贺连氏等姓氏的始祖。

宇文部中的迭刺部最先在霍林河中上游一带游牧,后逐步南移至乌力吉木仁河与西拉木伦河之间游牧。公元四世纪中叶,以迭刺部、乌槐部等部为核心的部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汇之处建立了部落联盟。契丹八部由此产生。迭刺部夷离堇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在“金玲岗”(现开鲁县黑龙坝至胡家岗一带),祭告天地,承袭大统,建立了契丹王朝,建元神册,“建都”龙化洲(奈曼旗与开鲁交界处西孟家段水库附近)。宇文鲜卑的另一部落习部则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上游和老哈河上游一带,并发展成为库莫溪部族。定居于现今赤峰市宁城一带、五胡十六国至随唐时期经常参与中原混战。隋初较为强盛,后被契丹所征服,融于契丹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