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

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1

静坐在那做点什么呢,很多人会觉得无聊,就静静的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岂不是浪费时间吗?

我觉得不然。

首先分享一下我外婆是如何练习金刚坐的,我只是一位旁观者,也只是小时候偷偷的在背后看,但是不得不佩服我的外婆,是一个非常自律有信仰的人,不管如何的忙,外婆都会晨起金刚坐坐在蒲垫上诵经,不忙时会早晚诵经打坐。

每日诵经时金刚坐胸前合掌,诵经完成后,会大拜式,双手在头部两侧掌心朝上去摩拜她心中的神灵。且不说诵经的事情,外婆日复一日的练习,对她的身体是有益处的。我很小的时候,外婆身体硬朗,走路一般的小年轻还走不过她,我妈妈是走不过她的,干活也不及外婆利索,我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妈妈做过一次手术,还是外婆亲自去照顾的。到80岁左右的那几年,还能帮我两个表妹带孩子,前后几年带了两个小不点,带到上幼儿园才接走,现在照顾我舅妈,因为舅妈小脑萎缩,平衡能力不是很好,一日三餐是外婆和舅舅两人一起做,舅舅年龄也60多。

年轻人可以放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或者像我家孩子爸爸放些禅乐都是可以的,闭眼调息,将身心放松下来,回顾今天的过往,不做任何评价、不带任何情绪的去捋一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看处理事情的经过。

也可以什么都不想,闭眼去关注自己呼吸的来去和长短,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但是我们都没有去仔细的关注它的存在,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于我们的身体。

介绍两种呼吸的方法,虽然都是腹式呼吸。

随着吸气时,感受头顶百会引领脊领脊柱向上延展,呼气时脚背推地,感受根基的稳定,几组调息后进入腹式呼吸,轻柔深长的吸气,感受气息经由后背缓缓来到后腰底,后腰底饱满,慢慢的向两侧腰展开,带动腹部向外隆起,感受小腹腹股沟的饱满,呼气时感受小腹部、后腰底、双侧腰同时向内收,让挤压的这股气息顺着腹股沟向大腿面,小腿胫骨直至脚背到达脚趾,感受气带动血的流通,这样练习有助于疏通我们的脾胃经,滋养双膝和双脚,能保持金刚坐久一些,适合空腹练习。

后腰底是经络上的八髎穴(上、次、中、下髎左右合各一。

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2

八髎穴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在温经通络时,对一些慢性腰痛的人群,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其次,对于一些痛经的女性,有助于痛经和月经不调的缓解。

双侧腰的位置是带脉,带脉就在人体腰部作为一条横向的经脉,其余的经脉都是纵向的,只有带脉是横向的,就好像绳子绑在我们的腰部一样。

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3

带脉的作用也是很独特的,它是人体十二经脉都需要经过的一条经络。带脉有约束十二经络的作用,因此,带脉可以缓解郁结气滞、淤血阻塞、腹胀痛、腰寒冷以及女性宫寒的现象。

为什么这里先不说小腹隆起,而是先讲后腰底和双侧腰。在潜意识里人们会忽略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会经常去关注我们所看到的地方。如果能将气息带到这两个位置,看似你的身体不动,其实你的内在一直在动,气血带着营养物质去滋养到平常我们所不关注的地方,一些下焦区域的亚健康就会慢慢的消失,前侧的腹部会随着气息的深入自然而然的向外隆起,不需要给予太多的关注,腹腔是一个立体,前后左右上下都是需要在腹式呼吸里去练到的。

为什么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呢?一是我们没有足够练习经验的人无法做到全面的启动。二是我们需要的功能各不同,需要暖宫强腰腹疏通经络打坐时就更多把气息下沉。如果有练习基础的可以两者兼顾。把气息推送至中焦区域,帮助肝胆排毒,养护脾胃功能,补中益气,可以消除身体的内脏脂肪。

如果是饭后练习金刚坐,就不能将气息向下去推送,分散了气血,不利于饭后的消化。这时应该把呼吸的位置来到中焦区域,也就是横膈膜的下方,让气血去帮助胃的工作,达到消食的目的。

大拜时是金刚坐的一个轻微放松,不适合饭后练习。

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4

这个体式有助于放松下腰背、舒展腋下,同样去关注呼吸,久坐久站下腰背疲劳的人气息就要来到疲劳的位置,让气血去营养疲劳的肌肉,让肌肉得到恢复。脸上有斑斑点点的人可以将气息来到横膈膜下方,促进肝胆经的启动,消除郁闷的情绪。

很多简单的东西不被我们看重,有时被我们忽略掉,其实这些简单的才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也是我们平常人能做到的。

,

关键词:

原标题:百岁老人临终前念佛(外婆二十几年的诵经总是与金刚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