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1

闰余成岁,我的理解是:通过设置闰月,把余数消化掉,成为一年(一岁);或者是闰月年和余数年,两种年的形成了岁(中国历法中的一年)。

一提到阴阳历,许多人可能会诧异,中国以前用的是阴历,怎么又是阴阳历了?!

中国几千年来的的确确使用的是阴阳历。

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纯阴历(历法上称为太阴历)。太阴历/太阳历。这里的阴和阳,不像术数占卜里那么神秘。阴就是月亮,阳就是太阳。太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圈为一个月(一个月圆月缺),12个月圆月缺为一年。一年354天。春夏秋冬,天气冷暖,全不考虑,满了12个阴历月就过年。

在人类文明中,有许多民族和文明使用这样的历法。现在还在使用的,离我们最近的,影响还非常大的,就是中国回族人的太阴历。至于中东那边的穆斯林是不是也使用回历,我没研究过。

沈阳回族人很多,回民馆也很多,牛羊肉很正宗,大快朵颐,很多回民饭店不让喝酒,就是个吃。

我上下班走二环,有时候看到路边挂着彩旗,很多人聚集,像是过节一样。很纳闷,不年不节的,又不是礼拜天,谁家结婚。后来一打听才知,是回民过年,很热闹。回民的年,有个特点,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公历,每年都要提前11天。如果今年过年是在寒冬,那么16年后的过年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一个回民老人,说自己七十岁,按公历算,应该是68岁左右。我曾和一个回民朋友聊过回历:回民在古代怎么种地?回历不能准确指示预判天气的冷暖。指导不了农耕。

太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就是太阳历。太阳历不考虑月亮,测准了一个太阳回归年365天,365天平均分成12份。每份30天。伏羲太阳历一年分为5季,共10个月,每月36天。

伏羲太阳历夏季分为夏和长夏,长夏为土,凑齐金木水火土五行,直到现在,在民间占卜术数里还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阴阳历,按太阳的回归年为准绳,把月圆月缺加入其中。

中国人要种地,肯定要以太阳历为准绳。

平时记月记日,用阴历,过年也用阴历。但隔几年就要加一个闰月,向太阳历找齐。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岁”。中国人的传统,过了除夕,就长一岁。但中国人的岁,从局部看,有时是354天,有时是384天。但从长线看,中国人的岁却是365天。

有点绕圈,有点晕,是吧。就是中国的这个“岁”,就让外国想破脑子也搞不明白。而中国人过春节的时间,相对于公历也是天马行空,忽而超前,忽而落后。外国人更是晕死。

中国为什么要用阴阳合历?如果仅为了农耕需要,只用太阳历就行了,我国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太阳历,为什么要把阴历(月圆月缺)加入期中呢,我总结了以下原因:

为了古代少男少女谈恋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代不允许自由恋爱,少男少女只能偷偷的在晚上村头的小树林幽会。晚上月亮太亮了怕被人发现。太暗了,小树林里可能有好几对,如果看不清再抱错了,可就难堪了。初七八,或二十三四,月亮半满,正是好时机。

1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古代没有路灯,没有车灯,晚上干活,赶路,运输,全靠月亮照明。也包括小情侣偷偷谈恋爱。

2古代劳动人民记算日期,记算日子的需要。我想就是在原始社会使用伏羲太阳历的时候,人们平时过日子,也会按月亮计算日子,一年大概12个阴历月,一月大概30天,月亮圆了,是一个月的中旬。中国古代,识字的人不多,造纸术也是宋朝才有的,日历肯定是没有的,总不能每家都摆个64卦圆图,天天数着卦爻过日子。劳动人民自然有自己的土法子,看着月亮数日子。当然,农耕生产是按24节气。

3中国文化的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相济。太阳则亢,太阴则虚。阴阳相济而万物生。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2

综上所述:底层的经济基础和劳动人民的切实需要,上层建筑的文化引领,加上先进的古代天文科技,和天文科学家巧妙的置闰方法促成了中国特有的阴阳历。

阴阳历,是比伏羲太阳历更合理更复杂的历法。伏羲时期只发明太阳历,没发明阴阳历,当时的天文科技还达不到阴阳历的水平。

自从使用阴阳历,中国的历法就从来没乱过。从可以考证的夏朝,甚至是尧舜禹时期,绵延至今,历法上从来不混乱。是非常了不起的。非洲史/欧洲史/美洲史,绝对没有中国历史这样清晰的脉络。

就是现在,外国人也搞不明,中国年,年年日期不一样,而且总是在冬末春初,总觉得中国古老的文化,既神秘又深奥。

在朝鲜战场上,但凡志愿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发起攻击,总是在初七八,或二十三四,晚上似亮似不亮,发起夜战。美军还纳闷,中国军队怎么对月亮掌握的这么准。其实没啥,祖宗福荫,指引志愿军打胜仗。

中国的阴阳历,现在也称农历。深深的嵌入中国的文化中。

即使实行公元纪年的公历,农历在中国也取消不了。

即使现在有日历了,有手机了,不用再看月亮算计日子了。但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古人数着月亮定下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中国的阴阳历,历朝历代也不断的校正。但换汤不换药。都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准绳。不管那个朝代,不管那个皇帝,那怕是最昏庸无道的皇帝,都不敢拿历法乱搞。历法一乱,粮食减产,皇帝也就当到头了。甚至司天监/钦天监等天文历法官员,不随皇权更替。这些科学家,是真正民族气运的守护者。

阴阳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置闰就是最关键的一环。置闰整不清楚,真就乱套了。还不如太阳历了。

现在使用的农历是正月建寅,在中国整个阴阳历的历史中,有正月建丑/正月建子/正月建亥。这我就不多讲了。十二地支掺和进来有点深。大家记住一点,正月建寅,就是立春过春节。立春是正月,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把立春作为太阳回归年的起点。

中国的春节始终是在立春的前后15天之内。这样,阴历和阳历大至上是吻合的。阴历大至上能反应天气的冷暖,最多的时候差15天,大部分差8-12天。这个吻合程度,甚至可以指导农耕生产了。或者说,劳动人民,甚至不用记住24节气,只要记住闰哪个月,按阴历种地,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3

怎样置闰才能保证春节在立春前后15天之内。这里,最难的就是:一个太阳回归年不是整数,365天零几个小时。12个阴历月不是整数,354天零几个小时。设置闰月不能用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硬性规定,三年加一个闰月,或五年加两个闰月,都不准,类似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中国古代的天文科学家也摸索了很多年,一开始设的也不太准,不断的微调,幸好有圭表,掌握律吕调阳,再加上观星术,一点点完善和升级。

最合理的一种置闰法,操作起来最简单,就一句话: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对于不研究历法的人来说,这也很难懂。我解释一下。

我们现在说24节气。其实是混在一起说的。24节气分为12节和12气,其中气又称为中气。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4

每个月里必须有中气,过完春节了,就是正月。

正月里,必须有雨水。

二月里,必须有春分。

三月里,必须有谷雨;如果三月里没有谷雨,那么这个月就是闰月;下个月才是三月。

这种置闰法,不管365天零几小时几分几秒,也不管是354天零几小时几分几秒。巧秒的把阴历和阳历合到一起了,而且还保证了阴历和阳历相差在14-15天以内。春节始终在立春前后14-15天。

中国能发明出阴阳合历,是因为中国古代天文科学家发明了圭表、晷仪、浑天仪、律吕调阳等天文仪器,能测出节气的准确时间,能测准阴历月的时长。把大自然的数据巧妙的阴阳合璧。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明白,怎么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就能保证阴历阳历相差在14-15天之内。其实15天都是多说,基本上在13-14天之内。15天我是大概取半月之数。看下图。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5

如果某一年,正月初一,正好是立春,那么到年尾,大年三十,这一年354天,和太阳回归年(从立春到立春转一圈),差了11天。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6

而这一年里,从正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里全有中气。所以没有闰月,正月里中气在月中,逐渐往月末移动。到了十二月,中气差不多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再接着往后,再有4-5个月,中气就会冲出月末。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7

第二年,第五个月的时候,中气冲出月末,这个月,没中气,就是闰月。

当中气冲出月末的时候,说明,阳历和阳历已经相差了半个月(14-15天),当差出半个月的时候,马上就加上一个月(30天)。这一年的春节,应该在这个位置:

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8

以中气为参照,如果阴历月中没有中气,就说明阴历比阳历短了半个月(15天),马上加一个闰月(约30天),阴历就比阳历长出15天。

用这种方法,保证春节始终在立春前后15天以内。

以上就是千字文中的闰余成岁。千字文的作者很厉害,水平很高,这四个字的背后,包含着一整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闰余成岁蕴含了中国先人的智慧。人文,科技,哲学,杂揉到一起。是民族最大的气运。

,

关键词:
阴阳历

原标题:闰年的最精准判断方法(闰余成岁神奇的阴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