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爱吃鱼,隋代有一种“金产玉脍”鱼生用鲈鱼切片加橙丝调料拌制而成,相传此菜被苏州地方官作为东南佳味进献,隋炀帝食后大加赞扬。诗人杜甫也爱吃鱼,曾以“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等诗句来描写这美味。然“君子各以所好为祸”,所好一旦不加以约束,就会成为祸端,“贪好”者也往往没有好下场。
不信?唐朝段成式著《酉阳杂俎》载:和州刘录事,大历年被免职后,情志不疏,饮食无节,“每日膏粱厚味,犹嗜鱼味”,每每索吃鲙鱼,称素喜吃且从未吃饱过。有人特意捕了百余斤鱼,看着刘录事吃鱼,见他果真吃了一盘又一盘。鱼属阴性,偏食自生痰湿,刘录事吃鱼过程中被痰壅阻,痰闭心窍直至神志不清……看看,这位任上嗜美味、被免职后仍贪吃者终于尝到了恶果。此正合严复在《道学外传》中所言:“且穷奢极欲,衰将及之。”
面对一条鱼,就可以看出人之泾渭之明,有人虽与刘录事同有此好,但因贤能佳话而被千古传颂——春秋时在鲁国做宰相的公仪休,为后世留下“公仪休嗜鱼”的寓言故事。公仪休当上鲁国国相后,全国各地许多人送鱼给他,他都一一谢绝。他对弟子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如果我因为这点小利小贿而被罢免了国相,这样我就不能满足这个嗜好了。如果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就不会被罢免职位,也就能常常买鱼吃了。”汉代南阳郡太守廉洁自守。府丞献当地名产鲤鱼,羊续将鱼悬于庭以拒之,遂生“悬鱼太守”美名。令人们感佩的不仅是这些传颂至今的典故,更是透过这一条鱼,清晰表明了主人公拒贿拒腐、简约生活的理念。
公仪休的一番自辩令笔者思及老子《道德经》所言的“少则得,多则惑”。是的,想求取什么,少量的就能得到,贪多反而不能得到。细水长流,才能长久。笔者不禁暗赞,以鱼为镜,遂生卓越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还有一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一警世名言流传已两千多年,也常见有人将此写成条幅赠友或悬挂在客厅。然而,有几人能咀嚼其内涵以自警呢?“拒鱼”与“嗜鱼”的典故,实在可引为今日为人、为官之镜。
原标题:鱼有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