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月球:外层空间探测理想基站

人类首次登月已经过去五十多年,而今,重返月球更具现实意义。月球上蕴含丰富的钛、钍、铀、氦等矿产资源以及三斜铁辉石等地球上未发现的新矿物,几乎99%的月球物质是由氧、硅、镁、铁、铜、铝和钛七种元素组成。

月海玄武岩的铁和钛主要赋存于钛铁矿中,钛铁矿占玄武岩的10%到12%,绝大部分高钛月海玄武岩含超15%的钛铁矿。阿波罗12号登月探测器采集的月海玄武岩中,钛铁矿的成分中钛和铁含量极高。

钛铁矿不仅是铁、钛和氧的主要资源,而且钛铁矿与氢的反应所产生的水将是未来月球获取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浸没在月球两极的水不仅可以帮助人类维持生命,还能将飞船推向宇宙;同时,地球上的稀有元素,比如氦-3,如果从月球运回,将产生几乎无限的能量。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发展高科技所需的矿物储量正在枯竭。

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稀土金属——镍、钴、铂和金,所有现代技术都基于这些金属,而地球储量充其量还能维持四十年。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技术的发展可能因为没有原料而停止。月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有效解决地球资源枯竭及环境破坏等全球性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全球范围太空开发竞争的焦点。

随着美国航空航天局加大太阳系的探索力度,关于月球探索的观点分歧将逐渐平息。

月球采矿支持者最担心的是20世纪70年代登月计划重演,他们认为:如果通过外星球工业支持地球经济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太空经济环境,使未来火星任务的成本大幅降低,变得切实可行。

同时,如果太空技术发展太快,跳过地月太空工业建设,那么未来的火星任务也将基础不牢,以另一个阿波罗时代的方式告终。

本文节选自《中国国家天文》5月刊《第一站,月球》。

SIGer是由北京青年学生共同发起的开源项目,学习型兴趣社群,以频道建设组建的学习小组不定期分享同学们自主选定的主题。本文由SIGer天文频道同学们集体创作,排名不分先后:@yuandj@明启 @小默@sana共同创作。

原标题:第一站,月球:外层空间探测理想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