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如何实现“两翼齐飞”,是科技界普遍关心的议题。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的“科学思想汇”沙龙在北京举行专题研讨,与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如何促进科技企业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展开讨论。
共识:社会责任
2022年9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
对此,与会企业代表表示,科技企业自带“创新”底色,企业应当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正是基于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共识,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期间,由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共同发起的“北京创新企业科普联盟”正式启动。
该联盟旨在围绕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丰富的产业资源,以“创业孵化+产业发展”为主线,融合企业创新孵育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面向创新创业群体及周边高校院所、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活动。
“把周边园区企业、社区居民、学校学生联系起来,打通园区、社区、校区之间的界限,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新科普服务模式。”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晖在该联盟启动仪式上表示。
本次沙龙上,该联盟企业代表、北京爱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白瑞雪建议,政府应当对企业科普出台新的评价机制,为民营企业设立鼓励奖项,引导企业科普可持续发展。
动力:塑造产业生态
与会专家认为,在强调企业做科普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明确做科普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作为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普人,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指出:“如果二者不统一,仅要求企业出钱、出人、出力,以公益的形式做科普,企业科普可能做不大,也做不久。”
在他看来,政府主导的企业科普应当聚焦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以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为目标,不断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水平提升。
陈征的思考是,让公众主动拥抱科技产品、科技服务,为科技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同时,把企业和科学家对接起来,让企业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让科学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才有可能用科学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与会企业代表表示,塑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将成为企业开展科普的内生动力。通过科普塑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企业将从中获益良多。
对此,北京创新企业科普联盟企业代表、峰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家昌有着切身感受。“科普可以培养消费者对新技术、真技术的品鉴能力,倒逼企业对产品进行变革和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他说。
京东方战略营销中心副中心长刘昊表示,公司正通过企业展厅、展览馆、数字艺术馆等阵地,以技术科普提高客户端和公众端对行业的认知,在提升公司影响力的同时,促成更多的业务机会,拉动行业整体提升。
北京创新企业科普联盟企业代表、北京元一畅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浩分享了企业通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在传播科技思想和用科技传播思想方面的具体做法,强调形成生态圈,联盟企业上下游合作发力。
尝试:体验式场馆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高科技企业已经迈出了科普第一步。例如,百度百科在互联网科普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合适的选题、高质量的内容在有效的渠道做分发,才会在消费者端产生较好效果。”百度百科品牌负责人容薇总结道。
本次沙龙上,与会企业代表认为,体验式场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小米集团在总部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小米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张谦在本次沙龙上表示,大部分用户在和体验馆内的智能场景接触后,对智能产品的评价远超仅阅读科普文章等传统方式。“我们在思考,如何通过科普化的互动体验设计,将智能产品和智能场景展现得更好。”张谦说。
科大讯飞科协副主席、人工智能传播中心主任包明明介绍,科大讯飞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设了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人工智能科技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年接待量不断增加。“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我们在此已深耕20多年,有了很好的积淀,而科普和教育结合紧密,所以我们愿意在科普上投入,共同推动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她说。
与会专家学者也谈到企业科普展厅建设存在的问题。陈征坦言:“企业展厅普遍存在内容罗列、不会讲故事的问题,不能达到吸引投资和拓展市场的效果。”对此,他建议:“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内的联盟企业可以将展示场地聚集在一起,在科普专业人员辅导下,讲好一个大的故事,把场馆变成企业品牌宣传的阵地。”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朴则建议,针对社区及学校的需求,对企业展馆进行统计后,对其进行分类并定期对外开放,特别是要面向中小学生。
与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期待,在政府引导下,科技企业积极投身科普,塑造良好产业生态,打造优质品牌,为实现科创与科普“两翼齐飞”作出贡献。(记者甘晓)
原标题:想要“两翼齐飞”,企业科普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