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牟:打硪号子唱响“黄河战歌”传承非遗记忆

“黄河那水黄又黄啊,嘿哟嘿嘿……黄河那号子有力量啊,嘿哟嘿嘿……”伴随着旋律朴实、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号子,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三刘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的队员们身穿中式背心,系着红腰带,头戴汗巾,拉辫打硪。随着夯硪的拔地而起,一起一落,一扬一颤,雄壮的号子震撼心灵。

打硪是一种传统劳动形式,通常属于合作式集体劳动,一盘石硪一般由10人共同操作。为了协调动作、调节情绪、鼓舞精神、统一节奏,人们在劳动实践中编创了打硪号子。用号子传递信息,规范动作,掌握节奏,行止一致,用力均衡,保持石硪拉得高、落得稳、打得实,确保工程质量。它是沿黄劳动人民在治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是黄河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历经百年仍散发着独特魅力。

三刘寨村王张来是打硪号子郑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我从十来岁开始学号子,到如今都快60年了,以前打硪是为了修筑堤坝,现在日子好了,都用上机械了,但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也不能丢。”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工程机械基本取代了石硪,但“黄河打硪号子”仍然以它独特的魅力流传于民间。2009年6月,“黄河打硪号子”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王张来把打硪号子传给了15岁的孙子王鸿奥,作为第六代传承人,王鸿奥说:“我从小看爷爷打硪喊号子,如今,爷爷年纪大了,不能让打硪号子失传,我要接过爷爷手中的石硪,守护好、传承好。”

随着石硪的上起下落,松软的土地被砸出了一个个硪花,打硪号子声、石硪砸地声交织一起,展示着黄河儿女坚毅、粗犷的性格和劳动者肯干、乐观的精神风貌,见证了沿黄人民几百年来的治黄智慧。

原标题:河南中牟:打硪号子唱响“黄河战歌”传承非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