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

一、名镇概况

连城镇位于永登县西部,连海经济开发区上游,是以文化旅游、工贸为支柱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两省四县交界地带,是全国闻名的冶金谷,素有“八宝川”之美称。辖区总面积4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124亩,占总面积的4.2%。境内有37万多亩的天然林和草山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62.04%,平均海拔1890米,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降雨量419毫米,无霜期139天。全镇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

连城镇2006年评选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由省委、省政府评选为省级文明乡镇;2012年连城镇连城村评选为中国传统村落。2012年10月,“连城鲁土司衙门”与“中山铁桥”等,评选为“兰州新十景”,命名为“古城流韵”。

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此繁衍生息,而今文化遗址密集遍布全境。从中出土的精美彩陶,是各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张掖郡浩门县,历经2000多年沧桑的浩门古城,伤残断续的身躯依旧高大雄伟。自西汉始元六年至北周,连城均为金城郡浩亹县辖地。其后长期为吐谷浑,吐蕃,凉州蕃部联盟,唃厮啰等少数民族政权领居,连城逐渐成为多民族文化共融之地。

连城地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迹,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其中以马家窑文化、河湟文化、土司文化为代表,与河西汉文化、安多藏文化和河湟伊斯兰文化相交融合,成就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4A级吐鲁沟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旧址、妙因寺、显教寺、雷坛,素有“小五台”之称的石屏山尕达寺,水磨沟宋代摩崖石刻等,造就了一座历史厚重、人文荟萃、山水秀丽、遗迹众多,全国少有的特色小镇。

二、历史沿革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设浩门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入吐蕃。

–唐大中五年(816年)张仪潮起义,重归于唐。

–北宋初被吐蕃六古部与西夏占领。

–北宋熙宁间收复,宣和六年(1116年)置震武军。

–南宋绍兴元年(1113年)入金。

–南宋淳佑间由蒙古阔端王占领。

–元初属湟州,至元元年(1264年)归庄浪县。

–明洪武五年(1372年)设庄浪卫,连城为鲁土司辖地。

–清雍正初年(1723年)庄浪卫改为平藩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改土归流,连城镇属永登县。

三、历史文化遗存

(一)史前文化遗址

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多为马家窑文化遗址:

位于东河沿村地湾社的地湾遗址;

位于丰乐村李家旱台的山城遗址;

位于丰乐村李家旱台的金家门台遗址;

位于永和村路家庄的二官保坪遗址;

位于明家庄村杜家坪的杜家坪遗址;

位于牛站村南山岑坪的山岑下坪遗址;

位于浪排村省家庄的圆台子遗址;

位于浪排村省家庄的杨家墩遗址;

位于浪排村西的空壕遗址;

位于浪排村关家岭的嘛呢疙瘩遗址;

位于连城村的西瓜园遗址;

(二)古建筑

境内有以鲁土司衙门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九处:

鲁土司衙门(包括妙因寺)位于连城城内北侧。原占地面积4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主要有衙署、住宅区、花园、妙因寺、小校场等组成。现存占地面积31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848平方米,主要由中路衙署、西路妙因寺、东路住宅院和东北部花园四部分组成。

此外,还有显教寺、雷坛、嘎哒寺、玄真观、宣化寺、塔儿寺、东耳廓隆寺(又名东大寺)、西耳廓隆寺(又名西大寺)8处古建筑群。

(三)古城堡、古边墙、烽墩等

连城地区古城堡特别多,可谓星罗棋布,东至通远堡,南至红山堡,西至黑古城,北至三角城,周边三十公里内有古城堡二十座。

(四)古墓葬

连城地区古墓葬共有三处,都是土司墓葬,统称为享堂,分别是:上享堂、下享堂和西享堂。

(五)摩崖石刻

在水磨沟薰麻湾,北距连城5公里,在水磨沟砂沟南面石壁上,距地面8米左右。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由于长期处于鲁土司统治区中心,故而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庙会,如:四月八浴佛节、三月初七牛站大菩萨庙会(青苗会)、妙因寺跳禅等。

届时,商贾云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五、社会历史文化遗存

明清时,连城商业发达,山陕商人云集连城,利用大通河便利的水运条件,搞木材生意。旧时连城城内各大街道店铺林立,老字号商铺多达四、五十家。

六、连城十二景

连城自古自然风光秀美,素有“连城十二美景”:石屏叠翠、东岭斜晖、野寺暮烟、笔架晓日、古舟摆渡、农耕四野、真观神钟、雷坛遗像、庄严色相、显应洞天、河滩焕牧、路堤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