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禅师塔,位于运城市西北方向报国寺的遗址上,创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另一说,是唐长庆二年(822年)。它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的全国名塔之一,也是唐代单层圆形砖塔的典型实例、孤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设计之独特、建造之精巧、存世之久远,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成就方面的真实体现。
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这座国宝级的古建筑的塔身出现裂缝,塔檐破损,经盐湖区区委、区政府申请,国家文物局拨来100万元进行维修,笔者便在维修之际,探访这一千年古塔。
曲环
要考察泛舟禅师塔,必须先了解中唐时期的平叛重臣曲环。
曲环,安邑人,生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因为父亲曲彬长期在唐西部边陲做官,曲环从小喜读兵书,长于骑射。安史之乱爆发后,曲环在河南一带抵抗叛军,因为战功赫赫,唐德宗初年,威名大震,被任命为陈(州)许(州)节度使,实际辖管13县。节度使在唐朝中期是一个了不得的官职,军权、政权、财权集一身。贞元十二年(796年),曲环加封为左仆射(即宰相之职)。贞元十五年(799年)曲环去世,享年74岁,死后朝廷废朝一日举哀。《旧唐书》中还有一章是《曲环传》。
报国寺
功成名就后的曲环在他的故乡——安邑西北方20余里的地方建造了15000平方米的报国寺。
报国寺建成后,曲环请来泛舟禅师做住持,而且与其结为知己朋友。曲环每天从安邑跑20余里来到报国寺与泛舟禅师促膝交谈,歌赋咏经,常常下棋至深夜。
由于曲环家离寺院较远,下棋访友诸多不便,便在寺院北边建造别墅,安家落户,并雇人耕作土地,之后历代繁衍,住宅园区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村庄,因为该村建在寺院以北,又以曲姓为多,俗称“寺北曲村”,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寺北曲村”更名为“寺北村”。直到现在,寺北村仍以曲姓居多。
泛舟禅师
泛舟禅师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据说,在他出生的时候,正值初冬时节,但是宫院内的莲池,荷花盛开,百鸟齐鸣,唐高宗李治深信此乃佛赐天福。泛舟自幼生性聪颖,成年后笃信佛教,衷于佛事,对佛经过目不忘,深得李治喜爱,常随其游历于各皇家寺院。
后来,由于泛舟看不惯宫中皇亲国戚之间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钩心斗角,20多岁时便毅然决然放弃皇宫生活,避开宫廷朝堂,出家修行。
报国寺建成后,曲环请泛舟禅师为寺院住持。在主持报国寺期间,他仍在民间普度众生,深受人们爱戴,被百姓称为-在世。
为证实这一说法,笔者查阅了《新修安邑县志》卷十,在176页上有这样的记载:“泛舟禅师,俗姓李,唐之宗室也。当时尊称王孙。因事脱屣尊位,出家本邑寺北曲村报国寺。大历中,德宗召至京师,赐宴数日,不辞而去。往来于蒲坂条峰间,锡杖麈尾,见者咸以为神异。后游于河南之陕州。归寂仍窆于报国寺。”
泛舟禅师塔
泛舟禅师塔有三个绝妙之处:一是这座塔是泛舟禅师的灵骨宝塔、身塔;二是这座塔是唐代单层圆形砖塔的典型实例和孤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三是塔铭,即袁允所做的《安邑县报国寺故大德泛舟禅师塔铭》的排列与写法,一改古代书写习惯,是从左到右排列竖写的,这在古代是绝无仅有或很少见的,其中原因至今不明。
这座塔被称为古代建筑之精品,既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精巧的设计和技能,也是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成就的见证,因此被选进《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名塔》等教科书之中。(王志英)
地址:运城市西北方向约5公里
类型: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元
延伸阅读: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