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石牌镇位于湖北省钟祥市西南,东临汉江,西与荆门市东宝区接壤,南与沙洋县毗邻,北与钟祥市文集镇、冷水镇相连。汉江水道依镇而过;沪蓉高速公路设有石牌出口,距石牌镇区5分钟车程,距二广高速公路荆门互通15分钟车程,镇政府驻地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区22.8公里。坐标位置东经112°30′,北纬31°10′,地跨东经112°21′—112°43′,北纬30°32′—31°05′之间。最低海拔41.2米,最高海拔89米,南北最长28.5公里,东西最宽近20公里。镇域面积319平方公里,耕地11.5万亩,镇区建成区2.5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石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滨临汉江,水路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有“小汉口”之称。
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建制屡有变更,地名更替频繁。汉朝名兰水城,在《钟祥县志》、《水经注》等文献古籍中均有记载。三国时名为荆城,为军事重地,蜀汉将关羽屯兵于此。隋代为荆台县,属荆门州,据《安陆府志·荆门州沿革》记载:“……州东六十里,石牌西,梁时立,隋改立昭丘县,大业初(公元605年)又改为荆台县。”唐宋以来名为荆台镇,据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凤台寺前后殿碑记》文记载:“荆台为四镇之冠。”明嘉靖十年,隶属钟祥,改名石牌。清朝为石牌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保存完好的古街道10条,明清民居建筑群落近百处。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关帝庙古戏楼、付氏民宅等;古文化遗址有乐6处;古墓葬有25处;古建筑有9处;古石刻有3处;革命遗址有4处;古树名木众多,崇果寺内的一棵古银杏树是荆门市重点保护树木。戏剧种类繁多,尤以汉剧为盛,被誉为“汉剧发展的摇篮”。石牌镇上原有七座古戏楼,来往戏班演出频繁。现仅存的关帝庙戏楼,屋宇完好。
三、历史文化特色
石牌古镇以汉代古城——荆城为渊源,从逐水而聚的附城草市兴起,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的商贸集镇,经历了“因城邑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发展过程。石牌古镇的选址符合传统环山面水的风水思想和攻位于汭的选址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山·邑·镇·江”的总体空间格局。古镇空间形态经过了由点到面的自然生长演变过程,同时也受到一定政治经济、文化习惯的影响。石牌古镇历史上曾经“十街三巷十八门,两桥四楼土城环”,是典型的平原地区防卫型布局。现有的古镇区依旧保持原有十字主街为骨架、主次分明的网络状街巷肌理。街巷形态、接口、尺度以及空间景观等都体现出传统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思想。石牌古镇的传统建筑艺术以天井式民居为主体,以方形为平面构图母题,天井为核心组织空间,遵循沿隐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依“间—幢—院—群”的构成模式形成古镇整体传统风貌,反映出江汉平原传统建筑艺术和审美情趣,极富地域性特色。
石牌是汉剧发展的摇篮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汉剧是石牌的传统剧种,兴于清朝初年,系根据汉调而发展的。清咸丰、同治年间,因战事关系,汉剧日趋衰落。太平天国失败后,有一名陈玉成部将,化名刘菊辉,隐居下来,在石牌出资组设科班,培养汉剧演员。当时出科的有李四喜、刘三保、陈启才、胡玉美(艺名黑牡丹)、苏福田等。这些优秀演员都为汉剧艺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由于他们的努力,渐趋衰落的汉剧又呈复兴景象,石牌成为主要活动中心,被称为汉剧的摇篮地。在石牌镇上原有关帝庙、泰山庙、药王庙、雷祖殿、上真观、陕西会馆、西方丈七座古戏楼,来往戏班演出频繁,有时一处同演几台戏,十分热闹。现仅存的关帝庙戏楼,屋宇完好。
石牌是中国豆腐之乡之一,石牌豆制品制作传统上可追溯到汉代,历经2000年,其传统工艺日臻精湛,生产出来的五香豆干色泽茶红,香味绵长,味道鲜美,为人们喜食佳肴、馈赠上品,所制的水豆腐鲜嫩、细腻、味甜,豆皮薄如纸,白似雪,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石牌豆制品制作传统工艺被列为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牌古镇道路骨架格局独特,整个古街区按照中国古代村落风水格局“凤凰展翅”布局,东北以望山门为凤首,中以山街·上正街·集街为凤身,西以汉江为尾,南北分别以“西街一来凤关”和“北门街一北钥门”为两翼,十字形主街为骨架。故石牌也有凤台之称。古街区采用“十街三巷十八门,两桥四楼土城环”的防卫型布局。现在仍基本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有老街10条,萝卜口等巷道3条。各街巷的连接通常采用丁字路口或“Y”字形方式,而“十”字出现较少。古街区由十字形主街为主要道路骨架,联结古镇东南西北四个主要对外出入口。由十字形主街派出众多的次街和巷道,将整个古街区划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街坊。主次街道层次等级分明,形成阡陌交通、纵横交织的网络状街巷空间结构。
石牌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征鲜明,民居以天井为核心组织空间,其“抬梁+穿斗”的混合式木构架结构体系,抹角四方天井、装饰与结构功能合一的“斗枋、天斗、亮瓦、空斗墙、蚂蟥攀”等构件以及双披檐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房屋建筑平面布局规整,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体现出传统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的礼制精神。平面形制分为三开间平面和两开间平面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