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普需要新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具体而言,中国式科普新思维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强化价值引领。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科普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科普的使命是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属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崇尚科学和鼓励创新的社会风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必须把价值引领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推动科技文明与社会文明的融合协调发展。

赓续文化传统。在我国古代科技传播史上,既有《墨经》《考工记》《水经注》《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科技经典传世,也有《徐霞客游记》《九九歌》《秧马歌》《劝农文》等文艺作品流行,对记录与传播科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朝代通过设置司徒、司农、力田等职官来“劝课农桑”,通过开办太学、国子监、太医署、太史局和司天监等机构来培养人才,无数能工巧匠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技艺,从而使古代科技得以代代流传,并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必须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内涵,学习借鉴古人的聪明智慧与方法,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

立足国情民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科普作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情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中心,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产劳动与创新创造技能。尤其要根据欠发达地区与基层民众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开展科普帮扶工作,广泛汇集并积极引导科普资源向基层流动,不断缩小城乡间的“知识鸿沟”,让科技知识与信息普惠百姓大众。

坚持“四个面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来临。这就要求科普工作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抢抓历史机遇,勇于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要紧紧围绕科技强国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政策和重点领域,聚焦资源环境、生物生态、卫生健康、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普及工作,用以提升公众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的认知水平,增强对伪科学、反科学以及封建迷信的抵御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社会风气。

创新方法路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全媒体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科普的重要方法与路径。要提升科普的效能与水平,必须实现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既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又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外,还要把传统科普的方式方法,包括报告、讲座、演示、实验等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诸如“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形态与新模式,从而增强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

总之,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既是推动科普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科普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各界需经过共同努力,积极投身实践探索,使之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作者:晏华华、毕耕,均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原标题:做好科普需要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