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村位于歙县古城东南郊7公里处,东接义成村,西临航步村,北至程家坞,南靠柘林。距离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约3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汤口)73公里,与附近的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及花山谜窟遥相呼应。新安江穿村而过,徽杭高速公路绕村东西穿行,并架有雄村、小南海二桥,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有一条二级公路可达雄村,交通条件优越。村内拥有四世一品坊、光分列爵坊、竹山书院、桃花坝、慈光庵、中美合作所、小南海等人文名胜古迹,其中竹山书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文化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
一、村名的由来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人道是徽州兴盛赖教育,雄村就是这样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明清之际,立足雄村的曹氏重教兴家,人才辈出。族中有52人中举,29人连捷成进士。“五世一品”、“父子尚书”,从曹文埴到曹振镛,父子历经三代皇帝,把持朝政达75年之久,清王朝几乎三分之一的历史受到曹氏家族的影响,素有“宰相故里”之誉。
雄村环村皆山,数峰扫黛,山色迷蒙;一水揉蓝,波光澹荡。蒸霞烂漫,人住画中;华雨氤氲,船过锦上。绿枝繁花,紫千红万;山光显烁,丰郁秀丽。整个村庄东临渐江,水面隔岸想望着的是篁篁翠竹一片的竹山;背靠南山,面临渐江画廊,隔岸竹山翠绿青葱连绵一片,夹着一脉波光粼粼的江水,山水环抱,青山脉脉水悠悠,透着一股灵气,这正是一方清净毓秀的风水宝地,蕴涵着一种隐隐遥遥的山水画般的意境。
二、村庄风貌
雄村隶属雄村乡,为乡政府所在地,包括雄村、荃村、山根、山斗、山坞五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有621户,2485人。全村总用地为799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68亩,基本农田为652亩,林地面积为3507亩,建设用地为676亩。传统农业以粮、油、茶生产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是以种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为辅,劳动力总数2150人,外出劳动力791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9400元。
雄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类型众多,河流、古书院、庵堂、小岛、名木、古樟、牌坊、民居等遍布全村,生态环境极佳,与掩映其间的古村落交相辉映。雄村村北起城阳山(南山),东南有渐江自西向东南折成弧形注入新安江,西有西溪环绕,溪东低山脚下有十八口水塘,前人称“十八罗汉”,溪西沈氏祖墓呈罗汉形,面朝十八罗汉,又称“罗汉戏铜钱”,距村一里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重檐式路亭。
雄村选址建村遵循着古徽州风水理学,坐北朝南,枕南山,面渐水,聚山水之灵韵。整个村庄分东、南、西、北、中五隅,南西两隅间有戛公水塘一口,为火字形,以镇火灾,并有西溪,朱家二桥出入。东隅有渡埠勾通,东西两岸,北隅虎形毛山伸入。屋宇分布状风凰,街道纵横走向呈罗盘形,老人们流传着雄村形似凤凰振翅欲飞。歙县末代翰林许承尧语:“钟秀气于新安,挺奥踪于古歙”,说的是雄村地昌物隆,文气馨香,人气旺盛,是徽州渐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三、气候特点
雄村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寒多变,雷雨集中,伏秋多旱。多年平均气温为15—17℃,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3.5℃。全年主导风向东北或东北偏东风,夏季多南风。多年平均台风影响2—3次。全年日照1963.2小时,太阳辐射113.14卡/平方厘米,每年7、8月份为日照集中时间,1—3月份日照最少。年平均无霜期为228天。全年降水量约1477.4毫米,4—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3%。雄村暴雨类型以锋面型和低压型暴雨居多。由于特殊的“黄山地形”,对暴雨产生的抬升、屏障、狭管以及局地差异显著引起的势力对流作用,降水强度大,垣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0毫米,汛期4—7月份为931.9毫米,占全年总量的55.8%;最大年降水量2708.4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913.9毫米(1978年)。
四、建筑特色
雄村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历史悠久、构造精巧,有着徽派民居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的风格。村内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黄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竹山书院
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由清旷轩、文昌阁、桂花圃组成。正厅中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曲廊小院的壁石上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
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轩厅正壁嵌着的曹学诗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曹氏家族写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众多的桂树,显示出雄村历代人才辈出。桂花厅东北侧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叫“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建于清代,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南面楼檐悬挂“贯日凌云”匾额,气势非凡,抒发了书院学子们的凌云壮志。亭脊有狮、虎、形装饰,亭翼角下有“金雀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余音袅袅,别有韵味。亭脊的葫芦形锡项,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登临凭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四世一品坊:村口屹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四世一品坊”,四柱冲天,三间三楼,专为褒奖户部尚书曹文埴及其祖上三代而建。二楼额枋上刻有曹文埴和他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姓名和官街。世袭官威,世代显赫,故称四世一品。
(2)“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清乾隆壬午年(1762),距今已239年,坊高13米,宽8.5米,是一座三间三楼四柱式青石牌坊,坊三楼正中有双龙版“恩荣”二字,二楼中央面版“光分列爵”四个大字,一楼正中书“大中丞”三个大字,实指明巡抚贵州兼理军务兼制湖广湖北道并四川西阳等处都察院付都御史的曹祥。右版书“学宪”二字,当指明隆庆辛未进士曹楼,官至江西参政、四川学政;左版书“传胪”两字指清殿试二甲第一名的曹文植。坊背面三楼也为双龙版“恩荣”二字,二楼中央书“世济其美”四个大字,一楼左右两版分别刻有历代曹氏族人中举人进士的人名和年代。坊的正后原是当年的“崇功报德祠”,雄村曹氏先贤凡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有惠于乡里者,经祠族合议同意,神主牌位才能入祀该祠。该祠经历年洪水冲刷和世故变更,现已荡然无存,但牌坊仍屹立巍峨。近几年来乡政府和村里筹资,扩大牌坊底脚周围石板覆盖面,清除周边杂草,使坊显得更加威严。
(3)鲍公墓坊:位于雄村王利明门口,是一座二柱一楼青石墓坊,坊与墓相距14米,坊后有近一亩的坟地,四周用青砖围墙,高约两米。坊高3米,宽3米,属单层墓坊,坊前地面用大块青石板铺设,面积约60平方米。坊檐下匡以碑文“宋登仕郎鲍公墓”7个大字。
(4)宗二公墓道坊:坐落于雄村14组吴宝娣门口,是一座二柱二楼青石墓道坊,高7.5米,宽3.5米。二层楼内匡文字是清乾隆尚书曹文埴亲自手笔,笔法公正,苍劲有力。匡右书“大清乾隆二十六年,岁次辛已嘉平谷旦立”小字,匡左书“钦赐传胪翰林院编修加一级十一世孙曹文埴百拜敬书”小字,中为“宗二公墓道”五个大字。宗二公系雄村曹氏始祖曹永卿(关一)之次子,名宗礼,墓置于坊后30米处。此坊是曹文埴为祭祀和敬拜先祖宗礼公而专门设立的。
(5)余庆堂门坊:坐落在雄村南隅,三间三楼四柱式青石牌坊,坊高13米,宽8.5米,三楼正中有双龙版“恩荣”二字,二楼中央版署有贡进士人名。坊的背面三楼正中有双龙版“恩荣”二字,二楼中班和一楼左中右三版署各人名受朝廷封赐的详细官职爵位。坊后有一长方形大水塘(70米×20米),一座三孔石桥横跨在上,桥面用青石板铺砌,手态宽敞,越桥即到气势恢宏的“余庆堂”五凤楼。该楼建造年代为清乾隆21年。该坊从建造到至今,已历二百余年,由于基础牢固,从未出现过倾斜,采用青石为石料,分化程度极小,版中文字和图案没有脱落现象,依然保持清晰。
3.市保单位——慈光庵
与竹山书院隔江相望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4.佛门天地——小南海
在渐江之中,有一座孤山,此山人称岑山、小焦山,整座小岛呈长条形,上游头大,下游尾小,宛若碧水中浮卧的一头神牛,岛上怪石峥嵘,周围四面环水。岛上原有唐末天佑(991年)建的“周流寺”,取四周皆流水之意;清康熙年间,雄村程族求得皇帝“星岩寺”的御书,重建“星岩寺”。因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大)南海遥遥相对,故名“小南海”。只可惜,文革时期,“星岩寺”被毁,如今岛上风光依旧,寺庙荡然无存,仅剩残留的遗迹不在述说着昨日的辉煌。
5.桃花坝
竹山书院近旁有一座桃花坝,是雄村沿新安江的一道石堤,占地500平方米,坝上遍植桃花。曹文埴《石鼓研斋诗钞》记: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远眺。优美的景致,为学子们潜心苦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湮没史海的中美合作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密商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建立一个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1943年7月1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在重庆正式成立。中美合作所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办了十多个训练班,培训特工。早在1943年春,中美合作所就在安徽省歙县雄村成立了第一训练班(又称为雄村训练班、军委会第一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雄村训练班在1945年8月第八期时结束,共计两年又两个月,学员有六千余人。
四、历史名人
1.曹文埴,字近薇,号竹虚,乾隆25年(1760)中传胪。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教习皇子。为《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曾典试广东,视学江西、浙江,得乾隆奖誉,升任户部尚书。曹家乃扬州大盐商,乾隆六次南巡,多落脚扬州,文埴承办差务,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五十二年,不愿与和珅为伍,以母老为由请求归养,帝从其请,加太子太保。曹文埴之子曹振镛于嘉庆年间任史部尚书。故父子被称之“父子尚书”。
2.曹振镛,字俪笙,号怿嘉,乾隆46年(1781)进士,入翰林院,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军机大臣。道光初,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又以平喀什噶尔功绩晋太子太师,旋晋太子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曹振镛历事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三任省学政,四任省会试主考,凡纂修典籍,皆为总裁官,凡所综理,事必躬亲。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嘉庆帝6次谒陵,5次秋狝木兰,都留曹振镛在京城主持朝廷大事,故誉之“三朝元老”“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
3.曹学诗,乾隆戍辰成进士,官至湖广崇阳县知县,邑志宦绩有传、乾隆帝为太后万寿,诏诸天大樵祈福,命廷臣撰祭文以祷,十余篇中,惟曹学诗代尚书文埴之篇,最受皇上和太后听喜,谓“江南一才子”诗跪拜不起,自认“江南人才济济,大有人在,何敢虚名”皇上再曰“江南半才子”学诗才谢主龙恩立起。乾隆24年,雄村竹山书院建成,撰”所得乃清旷赋“。
五、传统节日风俗、戏曲、诗词
1.民风习俗:民间有正月初五“财神节”,二月二“土地节”,三月“神舟节”,五月“端五节”,七月“乞巧节”,“中之节”“鬼节”,八月“团员节”,九月“重阳节”,十二月“腊八节”等民俗节日。节日期间,配有地戏、社戏、嬉龙、嬉菩萨、舞狮、跳钟馗等文化艺术活动,并做蒸烂,裹粽、烧菜肴、奠五谷神和先祖、祈求五谷丰登,家人平安聚财。
2.戏曲:乾隆年间,雄村尚书曹文埴创立京戏“庆升班”进宫演出,得皇上大为赞尝,自此“徽班”改为“徽戏”名杨全国。咸丰年间,主要以昆剧大家曹秀涵为代表的戏班登台演出。至光绪年间雄村有鲍、吴两家乐工兴起,鲍文香、鲍文康、鲍文章艺技高强,被曹悯生编入《中国戏曲艺人名词典》。
3.诗词:名人游踪留下的诗文有唐代李白登城阳山古寺坊许宣平,赋诗一首,元代散曲家张可夫在新安八景中诗《南山秋色》。明代兵部侍郎王道昆诗《登南山许宣判平故址》清代沈德潜(沈归愚)在竹山书院告成之际撰“竹山书院记”,清代袁枚来非园观景留下诗词一首,清代康有为观桃花垻后,赠曹靖陶诗一首《赠靖陶》清代黄仲则访曹以南(曹学诗)时,作诗《赠以南》《访曹以南五明寺》《夜坐怀曹以南》《两中入山访曹以南二首》,清,许承尧游雄村后题《游雄村竹山书院三首选二》《题曹文敏手诗稿》等。
六、价值特色
雄村村是一个以家族、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型居住聚落,全村85%的村民都姓曹,雄村曹氏渊源悠长,据族谱载,属三国曹操之子曹植一脉延传。
1.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尤其在宰相文化、园林文化、军事文化、古建筑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跳钟馗)、佛文化等方面具有浓厚历史文化价值;
2.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文物保护单位较多,是保存基本完整、具备皖南明清时期古建筑特色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3.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生态环境极佳,属于国家4A级风景区,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4.曹氏“以文入仕”“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理念,以及中美合作所培训班的创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