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有较久远的历史,史称“多伦诺尔”。据史料记载,多伦地带春秋战国时属东胡。燕、秦筑长城,有燕、秦长城横贯县境。秦统一六国后,县境长城以北属东胡,以南属秦。西汉时为上谷郡北境,东汉时属乌桓,晋为鲜卑地,唐及五代为契丹地。宋朝时,先后为辽国和金国所控制。元初为开平府辖地,后升开平府为上都路,则属上都路开平县。明初县境属开平卫,明末开平卫废,此地渐为蒙古族牧地。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统击败漠西准格尔部噶尔丹的进犯,翌年五月,康熙帝亲赴多伦诺尔,“七溪会阅”内外蒙古诸部,进一步确立清廷对外蒙古的统治地位,遂“从诸部所请,即其地建庙”,先后建“汇宗”、“善因”两大喇嘛教寺院,使多伦诺尔成为漠南藏传佛教中心。多伦诺尔“因庙而兴”,渐成集镇(因两寺规模宏大,影响所及,亦称多伦诺尔为喇嘛庙),以致于京城八大商号纷纷持龙票至多伦诺尔经商,晋、冀、鲁等地商人云集贸易而开旅蒙商先河,遂使多伦诺尔日趋繁华。佐以康熙、乾隆两帝几次巡幸,更使多伦诺尔蜚声中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成兴化街,为多伦建置之始。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多伦诺尔鼎盛于道光、同治年间,因旅蒙商业发展而成为北方民族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以牲畜、皮毛、茶叶、绸缎等交易闻名全国,贸易额有“日进斗金”之说,被誉为“漠南商埠”、“塞外重镇”。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发展,多伦又成为塞外主要手工业产地之一,多伦诺尔工商业号四千家,人口逾十八万。清末民初,缘于中东铁路修成,贸易经商路线改变;外蒙古独立,商道中断;军阀混战,兵燹匪患频仍,商家受损,人口锐减,致使多伦商业衰落,日趋萧条,失去昔日繁荣。
民国二年(1913年),多伦诺尔废厅设县,始置多伦县。民国22年(1933年)5月,日伪军侵占多伦,同年7月12日,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激战五昼夜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多伦县城,震惊中外,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多伦又因此为世人所瞩目。民国28年(1939年),伪“蒙疆联合政府”成立,多伦为其所统治。民国34年(1945年),日军投降,多伦光复,苏蒙联军进驻多伦,此地为重要兵栈。
1948年4月23日,多伦解放,标志着多伦人民新生活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伦县隶属察哈尔省。1950年8月,多伦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察哈尔盟,1958年10月,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盟合并,多伦县隶属锡林郭勒盟。
多伦设县迄今,县治均位于多伦诺尔镇。多伦诺尔建于清初,初称多伦泊、多伦诺罗、七星潭。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于兴化镇,又称买卖营(今多伦诺尔镇古城区)。乾隆六年(1741),在兴化镇东北建成新盛宫,又名新营,新旧两营连为一体,称多伦诺尔。由于在多伦诺尔城北建有“汇宗、善因”两大著名的喇嘛庙,故亦称喇嘛庙,为多伦诺尔理事厅所在地。民国年间,多伦诺尔改称多伦镇,设一区,1945年8月,升镇为市,称多伦市。1949年5月降为城关区,次年改称多伦县第一区,1956年7月再称城关镇。1999年改称多伦诺尔镇。2009年改称为多伦诺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