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上海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经验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人才培养问题历来受到政策制定者、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与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必须有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决策部署。大学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场所,对科技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传统研究型大学虽然在创造人类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机构体量较大、体制比较复杂等问题,在创造新科学技术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饱受争议。另外,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类挑战,近几十年间,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大都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理工科大学,如日本筑波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新的部署,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在此背景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

上海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上科大”)成立于2013年,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0年来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本文以上科大的办学实践为例,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上科大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上海市唯一一所新增“双一流”高校。上科大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0年来在科教融合、培育创新人才、深度参与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截至2023年3月,上科大在校学生总数5484名,其中本科生1761名,硕士研究生2617名,博士研究生1106名。

2016年以来,上科大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7篇。2019年至今,累计有1项科研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5项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上科大63%的课程采用基于研究的教学模式,82%的本科毕业生在本科三年级前进入实验室,约10%的本科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已收获了科研成果。更有一批师生踏上创新创业道路,目前上科大已衍生企业近40家,早期创业融资超过14亿元人民币,专利许可合同总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

重视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

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上科大自建校以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发力,10年来在光子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科学等重大创新领域积极布局,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学科交叉融合是上科大的办学特色,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对促进上科大的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开展专家互聘、学生共育、科研资源共享、大科学装置共建、重大课题联合攻关,这为上科大的学术水平提升和科研能力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中国科学院与上科大共同开展了多项跨学科研究,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视基础研究和重视学科交叉同样反映在上科大的学生培养上。上科大学生培养的特点是宽口径、厚基础,突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机构设置方面,上科大没有设系,只设置了学院,例如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包含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不同专业,这种设置能更好地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在课程设计方面,学生培养方案涵盖基础学科课程、通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强调知识体系、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科教产融合,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由于上科大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科教融合从一开始就是学校的优势,或者说是学校的“基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上科大也充分发挥了科教融合的特色。例如,上科大约80%的本科生在本科一年级到三年级间会陆续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目前约10%的本科生在就读期间已收获了科研成果,并有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将一线科研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广泛开设丰富的学术讲座和报告,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同时,学校坚持“科研培养人、项目培养人”,利用承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任务的优势,将学校内所有科研仪器设备对全体学生开放使用,并致力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聚集,建立科研反哺教学和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

产教融合也是创新型创新大学的发展必要条件之一。上科大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了以学院加机构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方面,上科大注重高价值专利培育,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的培育,重视申请和维护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这些高质量的专利为上科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上科大25%的专利已实现转化。另一方面,上科大强调专利成果要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从建校起,上科大就战略布局了以创新创业为学科建设重点的创业与管理学院,以培养服务实体经济的科技管理人才为目标。并且,学校在职能部门中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推动全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师生创新创业。这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2018年以来,上科大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校专利许可合同金额榜单前10名。

上科大的孕育和成长始终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上海张江的创新发展同向同行。10年来上科大始终坚持创新报国的责任,积极投身、深度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担多项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打造国之重器。例如,承担的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已于2022年全面完成验收,即将向用户开放。上科大主动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在2022年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

印杰: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兼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文章节选自:印杰.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以上海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5):700-707.

原标题: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上海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