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一、街区概况

(一)历史文化街区范围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本街区”)地处天津市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位于南京路以南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位置,其四至范围顺时针依次为:南京路、马场道、合肥道、九江路、浦口道、九龙路、绍兴道、桃源村大街、友谊北路、湛江路、41中学东侧围墙、津港路、马场道小学围墙、津河、西康路、成都道、昆明路、岳阳道、西安道、成都道。本街区北侧紧邻小白楼城市主中心,是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街区总占地面积191.7公顷。

(二)历史文化街区区域情况

从区域发展条件看,本街区北侧连接南京路商务商贸经济带,街区内沿南京路地块均被划入小白楼城市主中心范围,同时街区与和平路、滨江道商业圈咫尺之遥,南与城市文化中心隔路相望,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

(三)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情况

从交通条件看,南京路、九龙路、友谊北路、永安道及贵州路等城市主干路从街区边缘通过,对外交通既便利又不穿越街区内部。本街区距天津火车站约4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约18公里,均有便捷的连接通道。

二、历史文化价值

(一)历史沿革

五大道位于原英租界内,历史上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区。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小洋楼,本街区内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使这里成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民居建筑和市政园林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

马场道上的潘复旧居、睦南道上的孙殿英旧居、大理道上的陈光远旧居、重庆道上的庆王府、成都道上的张自忠旧居、常德道上的孟式旧居等是天津有名的“小洋楼”,这些建筑部分是在殖民地时期的英租界或是在近代由富商、下野军阀、没落贵族在这里建造或购买的。这些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和英租界时期形成的五大道城市肌理,对天津城市建筑空间特色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历史文化特征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市十四片历史文化街区中保留最完整、核心保护范围最大、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最多、街区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海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保留了近代西洋建筑群的整体风貌、体现“花园城市”先进规划理念的特色街区。

略带弯曲的路网、绿树成荫的街道、大量西洋风格建造精良的居住建筑、完整的街道界面、连续并富有变化的街巷空间、形式多样的围墙与院落,共同构成了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的历史文化特征。

三、街区格局和风貌特色

(一)历史格局特色

19世纪20年代,正值英国“花园城市”规划理论盛行之时,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地区)基本按照该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居住区规模适中,配备了学校、教堂、花园、体育场等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形成了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新型公寓建筑、联排住宅等也直接从其诞生地一直到了五大道。

(二)历史街巷特色

五大道地区主要以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为东西向主要街道,与南北向的西康路、昆明路、云南路、桂林路、河北路、新华路、南京路纵横交错,整个街区形成了“小街阔、密路网”的街道格局,道路略带弯曲,大部分街廓尺度为300m×100m,路面宽度大部分为7至9米。

街区内同时拥有大量历史形成的以人行为主的步行通道,这些街巷胡同宽度大部分为3至4米,不行尺度适宜,空间丰富有趣。

(三)历史风貌建筑特色

街区内建筑大多为西式居住建筑,平面布局灵活多变,立面装饰复杂丰富。受欧式独栋住宅的影响,大部分建筑都有自己的院落并且用各式各样的围墙来确定。

近代建筑由于受西方建筑的影响有其特点,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自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各国都在天津土地上购地建房,设立洋行、仓库、兴办银行,铸造码头,掠夺中国资源;在租界区内兴建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俱乐部等;不少的外国建筑师把他们本国流行的建筑式样带到中国;从西洋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师也受西洋建筑影响,也设计出不少西洋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作品来,为此,租界区建筑盛行起欧美流行的古典复兴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折衷主义思潮。在装饰上夹杂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折衷主义思潮,在天津的反映较为强烈,尤以五大道地区更为突出。有些建筑师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用模仿自然的曲线集中装饰入口大门,有些则完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的比例、墙面与窗子的关系。当时在各国租界中,一般建筑业务多由该国租界的外籍建筑师把持,而中国的一些官僚、军阀也迷信外国建筑师,不少的高级别墅也多由外国建筑师设计。五大道地区多为独立的花园房,环境幽雅,多为军阀、旧官僚、买办、资本家、清廷遗老遗少居住,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成为天津市高级住宅的集中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