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文峰塔

由关内去往东北,位于河北滦县境内的滦河大桥是必经之路。火车驶经滦河,向南望去,只见滦河西岸横亘一列青峰,原名研爵山,简称研山。研山极像一只卧虎,东巅昂首青天,是虎头长啸;中间收束有力,是稳健的虎腰,西部浑圆肥厚,是饱满的虎臀。其状其势,似乎还有一条虎尾舒卷在半天空中,前肢伸向滦河,后肢伏踞大地,所以历来称为“研山虎踞”。辽世宗耶律沅(947—951)时期,于山顶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刻“凌云梯”。塔各节角挂铜铃。

文峰塔初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建都北京后,天下平定,重教兴文,仰慕科举,而滦州一直文化落后,中举者甚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州朱高樗把原因归罪于文峰塔,说“虎头筑塔,岂不是‘虎而生角’么?不伦不类,破了一州风水,毁塔当然也出不了人才。清道光元年(1821年),知州黄克昌到任,他说:“既叫‘文峰塔’,可知它专主文事,即主宰着‘一邑之科第’,去之则不祥。”所以又重新集资建起来。

其实,修也罢,毁也罢,都与成才无关。一些迷信风水的老者认为“研山十八洞,洞洞有妖精”,山顶筑塔可以镇避邪祟。至于广大群众之忆起文峰塔,只是出于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惋惜。滦水长流,岩石虎踞,凌空一塔,画龙点睛,平添一股直上凌霄的气势。多年来,不但滦州人把它作为故土的象征,而且往来于关内外的游人也无不留下深深的记忆。

百多年来,文人雅士,往来过客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其中有诗写道:“山峰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涉岭颠,万里山河归眼底,昂头直欲上青天”。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文峰塔被毁,仅存一节塔基。

今年,滦县政府筹资440万元四修研山文峰塔,完全按照千余年以前历史风貌,原景再现文峰塔的盛世景观。新塔身设计13层8面,高32.67米,近日即将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