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况
济南历史悠久,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舜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即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于汉代。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工商各业有了长足发展。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其特色为“济南是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古城与商埠区并举,山、泉、湖、河、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泉水文化,是古城冷泉利用体系的典范;二是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山、泉、河、湖、城一体共生,古城与商埠区东西并举,格局独具特色;三是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代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四是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龙山文化、儒释道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济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为市域范围,包括7个市辖区和3个县,面积约8177平方公里;重点保护范围为济南市区,包括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等6个市辖区,面积约3257平方公里;核心保护范围是历史城区,包括古城、商埠区及与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密切相关的其它区域,面积约18.6平方公里。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征
(一)山水城市空间格局凸显。南部群山巍峨,层峦叠嶂,北部小清河恬静安逸、黄河大气磅礴,中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南北形成轴线序列。山、城、湖、河一体的格局是空间最大的特色。山-城-河构成了泉城特色风貌轴,四大泉群、大明湖、北湖使这条空间轴线更加丰富。山水与城市之间相互依托,共同生长,体现了特有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
(二)历史文化遗存底蕴丰厚。济南拥有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1处传统风貌区。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处,地下文物保护区6个,57处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366处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24处第一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底蕴丰厚,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观。
(三)建筑风貌特色塑造纷呈。依照城市建筑文化脉络的演进轨迹,明府城的传统建筑,商埠区的近现代建筑,奥体、西客站、经十路的现代建筑群,构成了最能代表济南城市形象的区段或建筑,形成以风貌建筑为精华、以现代建筑为主导、整体多元融合、分区特色凸显的城市面貌。
(四)历史村镇保护硕果累累。历史村镇的发现和保护,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城乡统筹与和谐。先后申报并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处,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省级传统村落2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朱家裕的保护开发,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许多其他名镇、古村落的挖掘、保护与开发。
(五)泉城文化景观启动申遗。在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的过程中,搭建起了“让泉城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泉城”的平台。泉水泉池、人工湖泊、街巷、宅院等10大类89个遗产要素,正不断放大着泉城的文化力和辐射力。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济南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54项,市级非遗项目282项;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2人。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它们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地域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是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