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阁

慈云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阁

慈云阁位于定兴县城内,据《定兴县志》载,慈云阁原名大悲阁,其始建年代不详,以阁内大悲佛铜像而得名,后毁于战乱。元大德十年(1306年)僧德宝在故址重建此阁,明万历年间李尽传重修,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改名慈云阁。并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对阁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仍为元构。慈云阁原为一组建筑群,总平面为舟形,分前、中、后三部,现前后两部分被毁,惟存中间慈云阁。

阁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问,建筑面积142平方米,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布瓦顶,通高13.3米,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构架及做法均很有特点,内外檐柱相距很近,均包于墙体之内。屋架只有东西两壁,都是利用下平博平梁,载于山面上檐昂尾上,四隅施垂柱及抹角梁。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其中上昂为真昂。下檐四铺作。慈云阁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位置:慈云阁位于定兴县城内

延伸阅读: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