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寺遗址

相传桃花寺原名观音寺,始建年代不详,后改名桃花寺。据《北辰文物》(北辰区政协文史委编)介绍,寺庙规模不断扩大,于明隆庆二年(1568)重建桃花口大寺。大寺分前殿、后殿,东西有配殿。殿前立有“重建桃花寺碑”。殿内初供佛祖,后供三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寺被八国联军烧毁,只剩房屋数间。清末废庙兴学,改为小学校。后几经翻修,寺庙面貌无存,现存古槐4株。

通过调查,寺庙无存,但周边未进行过大规模土方建设,因此推断基址应该尚存,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而两通石碑现埋于遗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废弃水闸下,作为涵洞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