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对“中国”的称呼绝不止三种,据笔者所知,至少有九种:中、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中华、华夏、赤县、九州、神州。这九种称呼都被收进了辞书,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新华字典》中,能够查到其释义。在诗词作品中,“中国”的称呼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诗词作品,往往蕴含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
\n\n
一
\n\n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学珍宝。不少诗词写入了“中国”。请看:
\n\n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n\n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n\n
该词第一句中的“华夏”即指中国。这是爱国志士郁达夫于1937年所写的词《满江红·三百年来》。与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抒发高昂的抗金激情一样,这位爱国志士在词作中表达了对“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的极大愤慨,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这体现了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中国精神”。
\n\n
再看:
\n\n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n\n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n\n
这首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示儿》。诗人临终不忘统一大业(“九州同”),诗中“九州”即指中国。这体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中国精神”。
\n\n
再看:
\n\n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n\n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n\n
此词第一句中的“神州”指中原,即中国。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也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气势恢宏,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这是心怀天下的“中国精神”。
\n\n
二
\n\n
毛泽东的诗词别有风格,同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精神”。请看:
\n\n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n\n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n\n
这首词是《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的国庆节,各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10月3日晚,举行向中央首长献旗、献礼仪式。而后,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了歌舞。据介绍,毛泽东观看了精彩节目,对柳亚子先生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就填写了《浣溪沙》一词。毛泽东步其韵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的第一句中的“赤县”就指中国。这首词不仅将新旧中国作了鲜明对比,而且热情地歌颂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n\n
再看:
\n\n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n\n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n\n
这是毛泽东1961年2月写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诗。该诗第三句中的“中华”即指中国。短短四句诗,高度赞扬了年轻一代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n\n
再看:
\n\n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n\n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n\n
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n\n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n\n
这是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读报》诗。诗中连用两个表达中国的称谓:神州、赤县。诗中运用反语,以调侃、揶揄的口气,讽刺挖苦了帝、修、反的反华大合唱,讥诮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污蔑。
\n\n
三
\n\n
笔者只举寥寥几例,实际上,含有“中国”的诗词远不止这些。“中国”国名有如此多样的表达,在人类语言文字中是颇为独特的。这么多称谓译成外国语言文字,却怎么也离不开“China”(或“Китай”等),难以表现其中的丰富内涵。汉语的丰富表达,让我们为自己的母语而感到自豪,也为其中挖掘不尽的宝藏而兴奋不已。将这些诗词准确恰当地外译,更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