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n\n
[唐]孟浩然
\n\n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n\n
炎炎暑退茅斋1静,阶下丛莎2有露光。
\n\n
注解:
\n\n
1.茅斋:书斋。
\n\n
2.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n\n
赏析:
\n\n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初秋诗。
\n\n
与其说它是一首初秋诗,不如说它是一首秋夜诗。秋夜,带给了诗人无限的秋思。
\n\n
要读懂这首诗的秋思,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读懂“凄凉”二字,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是这首诗最深情之处。
\n\n
不知不觉,初秋夜色渐长,这是说时间,即秋夜。又一个秋夜的到来,诗人不经意间想起曾经在长安的秋夜,他曾写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吴越的秋夜,他写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与李白一起的秋夜,看李白写下《静夜思》;与王维在一起的秋夜,他写下“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与王昌龄在一起的秋夜,他写下“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等等。那些秋夜多么浪漫,多么珍贵,充满了无限希望与深情。如今的秋夜,却早已尘埃落定,繁华落尽,曲终人散,空留他一人隐居山中,不过山水度日,清欢而已。秋夜秋思,可谓是“凄凉”其一。
\n\n
炎炎暑热退去,茅斋静谧无声,这是说地点,即书斋。秋风来了,万物肃杀,往日的虫鸣听不见了,这使得秋夜的书斋倍显寂静凄清。夏天总是热闹的,而秋夜又重回凄凉。书斋寂寞,可谓是“凄凉”其二。
\n\n
台阶下,一丛莎草间有露光闪烁。一个人到底有多么寂寞,才会在秋夜盯着草丛的露光。这一处细节的描绘,恰恰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之光里,有着诗人的年华,有着诗人的壮志,更有着回不去的孤寂与落寞。丛莎露光,可谓是“凄凉”其三。
\n\n
再加上清风习习,凉意倍增,更加重了这种凄凉之意。这种凄凉,不是消极的凄凉,相反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一种深情思念。因为思念朋友而生的凄凉,是甜蜜的,是寂静的,也是充满期待的。也许,在凄凉之下,诗人永远都在期待着故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n\n
(诗文据《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辑校。赏析作者系泰州日报社编辑,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