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紧

《红楼梦》第五十回,一夜大雪后,贾府大观园的姐妹们聚在芦雪庵起诗社,众姐妹要王熙凤为即景联诗起个头。王熙凤虽只“识得几个字”,倒也不扭捏,笑道:“想下雪必刮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赞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如王熙凤自己所说,这是一句“粗话”,也就是大白话,平易通俗,缺少文雅的诗意。的确,与大观园里才女们的锦心绣口比起来,凤姐的这句甚至算不上诗,也因此被许多读者当做凤姐“粗俗”的佐证。其实,“粗”也好,“俗”也罢,要说“粗俗”就言重了。凤姐聪明、泼辣,所谓抛砖引玉,有了凤姐的“粗”,才能铺陈出才女们的文采,由这个平淡的开头引申出广阔的景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一夜北风吹裂屋,石楼无耳不曾闻”……大雪将落之时,必是要刮北风的。凤姐可能不是优秀的诗人,但一定是一位洞察世事的生活家。冬日常见北风,再加一个“紧”字,大风裹挟着的寒冷便袭面而来。

这样的环境,让人无端地联想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也是在一个夜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想要喝酒御寒,就外出买酒,“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归来看到草厅被雪压塌,遂到山神庙暂避,又用一块石头挡住庙门,把风雪阻隔在外。于是阴差阳错,躲过一劫,还听到了门外陆谦等人的谈话,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

鲁迅先生曾说,这个“紧”字极具神韵。可以说,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才有了后面一环扣一环的故事。读者在风雪营造出的紧张、悲壮的气氛中,恐怕也揪着一颗心,为林冲的命运而担忧。那一夜,林冲因一场风雪走进了自己的江湖。

年少时,外公带我去剧院看过一场歌剧《白毛女》。当时年龄小,不太明白故事的主题以及其表现出的意义,只是被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北风吹》这个唱段:“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风卷雪花在门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本来是温馨感人的画面,却因为黄世仁的逼债,变成了一场悲剧。当时,我看得饱含泪水、愤恨不已。北风不仅吹乱了舞台上的雪花,同时吹乱的,还有一颗憧憬美好的童心。时隔几十年,听到“北风吹”这三个字,心脏还是会没来由地一阵微疼。

某日与父亲聊起凤姐的“一夜北风紧”,母亲突然问:“这个凤姐是不是个厉害人物,掌管着整个家族?”我吃惊地点头,母亲不识字,自然更没有读过《红楼梦》,她如何得知凤姐是个厉害人物呢?母亲解释说:“你想啊,贾府深宅大院,熟睡的人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动静。能听到一夜北风的人,肯定是日夜操劳、心里装着事的人啊!”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无数个清晨,看到院子里一滩滩水渍,好奇地问父母:“昨晚下雨了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凌晨四五点钟才停。”母亲回答。当时我还纳闷儿,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呢?现在想来,那时年少无忧无虑,一觉酣睡到天亮,雨疏风骤都与自己无关。而父母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规划,晚上自然睡不踏实——听到风声,会惦记着衣服收了吗?已经结了穗的庄稼会不会被风雨打得七零八落?雨后道路泥泞,会影响出工吗?凤姐也是如此,不管是不是机关算尽,她一定是在为整个贾府操劳,甚至因此而失眠的人。

一句“一夜北风紧”让我在多年后懂得了父母,也理解了凤姐。

原标题:一夜北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