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是文化巨匠郭沫若为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亲撰的一副楹联。上联从济南的两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入手,化用《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名句,肯定“一代词人”李清照的故居在泉城济南,平常语中蕴含深情;下联历数李清照的艺术成就,似乎约定俗成地成了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派女词人的形象,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社会内涵则认识不足。其实,只要仔细研究李清照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关注现实、性格刚毅的爱国者李清照:她的诗直抒胸臆、豪放不羁,充满横刀立马、气贯长虹的阳刚之气;她的词在轻柔婉丽、曲折缠绵中,寄寓着以身报国的感慨和故国、家园之思。
\n\n
诗
\n\n
李清照的诗指陈时弊、借古讽今、风格豪迈,充满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家乡故土的自豪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在她仅存的十几首诗作中,处处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n\n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通过对项羽个人气节的赞美,抒发诗人英雄主义的爱国激情,千百年来,《夏日绝句》成为爱国诗篇中的绝响,激励着后世无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
\n\n
作于绍兴三年的《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是易安诗中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爱国主义力作。诗中有对南宋统治集团屡次订盟的投降卖国行径的谴责,有对敌人“夷虏从来性虎狼”的贪婪本质的披露,有对出使北国的使臣的殷切叮咛。
\n\n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韵二首》是李清照咏史诗的代表作,表达了李清照对发生在前期的安史之乱的正确认识和以史为鉴的良苦用意。她批判了玄宗的荒淫奢侈、肃宗的庸弱无能、张后的擅权;痛斥了李辅国的奸佞、元结的虚饰以及高力士被流放巫州后的愚黯;指出了发生安史之乱和唐朝大军溃败的原因是唐明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她以史为鉴,企图激励赵宋君臣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名为言史,实为对宋朝最高统治者的劝诫与提醒。
\n\n
李清照的诗抒发了她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挚爱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由衷赞美:“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诗人用战国齐都稷下学派学术鼎盛时期的盛况赞美齐鲁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传统,对故乡的骄傲和自豪溢于言表。李清照在流寓金华时创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她以雄浑的笔调,通过八咏楼的恢弘气象,咏史写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n\n
词
\n\n
“诗言志,词言情。”这是李清照始终遵循的对诗、词创作分工的明确原则。她把诗和词这两种相近的文学体裁严加区分,认为“词别是一家”,始终按照“诗庄词媚”的传统进行创作。李清照的诗是悲壮的,是家国之慨的直接抒发;她的词是婉约的,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咏叹。
\n\n
李清照早期的词,在对故乡优美自然风光的咏叹中,表达与大自然灵犀相通的欣喜,流露出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思,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n\n
这两首描写故乡湖光山色的诗作,情感单纯明快,“鸥鹭”“萍花”都具有与人息息相通的灵性,人与自然物我两忘、融为一体。在作者笔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清新纯美、令人陶醉,这样的情绪与其他的感伤之作大不相同。
\n\n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的词多表现离愁别绪和自然风光,那么南渡后的词则更多地表达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哀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成了压倒一切的问题,生活境遇的逆转、时代潮流的冲击使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种刻骨铭心的国破之痛和思乡之情几乎浸透在李清照南渡后的全部诗作中。
\n\n
《永遇乐·元宵》是李清照表现故国之思的代表作品,流亡中的作者在尽情回忆了昔日汴京“元宵佳节”“中州盛日”的繁华景象之后,笔锋一转:“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其中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难以自持,通过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故国家园之思,将个人的不幸与民族的灾难紧紧联结在一起。
\n\n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佳作,开篇即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迭字,将痛苦、孤独、悲怆的生活进行了艺术概括。
\n\n
南渡后的李清照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危难中的社稷苍生,她在词中充分表达了故国家园之思:“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n\n
文赋
\n\n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为赵明诚《金石录》所作的一篇跋文,也是一篇倾诉生命忧乐和真挚爱国情怀的自传。
\n\n
《金石录》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历时二十载精心撰著的金石著作,也是她们夫妻二人毕生致力于金石文献收藏研究的学术总结。而《金石录后序》则是李清照在国难流离、夫亡物散的绝境中睹物怀人、抚今追昔,情动乎中而发乎文的佳作。文中回忆了早年与丈夫“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的快乐,以及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与文物典籍“俱存亡”“爱惜如护头目”的艰难,表现出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
\n\n
在李清照的五篇文赋中,《打马赋》是集中展现其爱国情操的作品。作者借打马游戏寄寓自己力图恢复中原、爱国忧民之大义,突出地表现了她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文章表面所论是打马游戏,却无一处不隐含抗金雪耻、收复失地的家国故国之思。文中以骅骝、绿耳、追风等古代名马,喻南宋朝野之人才济济;以游戏中的“昆阳之战”“涿鹿之师”等名目喻南宋军队足以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赋文中“贵贱纷纷尚流徙”“时危安得真致此”直接对丧权辱国的当政者提出愤怒的斥责和质疑。结尾处“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则明确表达了自己渴望像花木兰一样驰骋沙场的豪情壮志。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