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其人说刘攽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江西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未冠即博学多通,15岁便有《彩选格》问世。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历任曹州、兖州、亳州等地知州,官至中书舍人。有《彭城集》《诗话》《芍药谱》等传世。刘攽学术成就斐然,曾协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王安石、苏轼等对刘攽均有极高评价。如王安石《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刘郎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余。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然而,如此“超绝一世”的人物,宋后迄今却寂寂无闻,实为憾事。

\n\n

《彭城集》为诗文合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标为六十卷,但宋本早已不存。明人编《永乐大典》,收《彭城集》。清人编《四库全书》从《大典》中将《彭城集》辑出而独立成书,此后便有了大同小异的多种版本。刘攽诗今存1218首(以整理后计),其诗成绩斐然。

\n\n

刘攽才气过人,文思敏捷。率尔挥翰,便为佳构。其诗最妙者,是长律,非唯数量多,而且渊博难及。如《寄杭州通判苏子瞻海州使君孙巨源》,凡三十韵,聊引数句:“伏蒲宁曲学,鸣鼓尚深攻。物理安圆凿,人伦陋发蒙。俟河愁敝箄,破胆忤丰隆。力挤胶西相,廉欺第五公。绝弦迷促轸,折翼创虚弓。卧阁宁多病,治中有旧风。”又如《寄齐州李学士并呈苏密州》:“济水由来彻海清,两州偕得水南名。遗人颇记睢阳曲,说士犹谈历下兵。碧落羽翰俱失路,白头章绶偶专城。东秦表海知君重,左辅陪京莫我轻。宾客此邦多长者,诗书前古聚诸生。不知高密何如彼,试仗西风问子卿。”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对仗工稳,妙语天成,且音韵金振,辞藻玉润。

\n\n

刘攽创作不同内容的诗,皆精彩绝伦,令人服膺。《江南田家》:“种田江南岸,六月才树秧。借问一何晏,再为霖雨伤。官家不爱农,农贫弥自忙。尽力泥水间,肤甲皆痏疮。未知秋成期,尚足输太仓。不如逐商贾,游闲事车航。朝廷虽多贤,正许赀为郎。”《城南行》:“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熟,径开门户又翻书。”前二首语言平易流畅,直接以俗语入诗,如官家、泥水、嘈嘈之类,同情百姓疾苦,感同身受,放在唐代杜甫、白居易、元稹那些悲天悯人的诗作中,一点也不逊色。而后二首清新明快,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溪源流潦不可渡,知是蜀山前日云”,淡雅隽永,深得田园诗旨趣。再如《和裴库部诸家诗》,分别描写侯家、山家、猎家、樵家、船家等,各色人众在雪天的生活状态历历如画。这类诗,远不愧陶潜,近可并辔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n\n

刘攽学问渊深,庶几有宋无匹,其用典用事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不着痕迹。如《中夜见月》:“无云更可恨,珍重此婵娟。”暗用《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寄杨十七》:“长愁越声短,不似古诗传。”“越声短”是常典,但“古诗传”恐通常不知,这是反用刘禹锡《上杜司徒启时谪朗州》:“某启:一自谪居,七悲秋气。越声长苦,听者谁哀?”《酬令狐相公赠别》:“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夕雾》:“树里迷人语,沙头见火明。”“沙头见火明”出自唐祖咏《泊扬子津》:“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至于数典杂糅,诗文交互的现象更比比皆是。直接借用化用唐人语,如《南窗诗》“习静觉自逸”,用唐王绩《游北山赋》“请息交而自逸,聊习静而为娱”。《惠州丰湖》“长啸来清风”,用李白《游泰山六首》之一“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有些看似平淡的诗句,却也渊源有之。

\n\n

刘攽生性率直,诗如其人。其针砭时弊、直指恶行,一针见血,不假遮掩,如《天马行》“甘泉贵人宠第一,昆弟封侯真谓宜”,一看便知是讽刺温成皇后兄张尧佐的。如《蛮请降三首》之三:“县官斩敌予金帛,健儿见赏不见贼。闻道杀人多老农,至今过客犹凄恻。”对杀民而冒功的行为十分愤怒。而其自身际遇的喜怒哀乐,亦径入笔端。如第一次做了州守,欢呼雀跃,《次韵孙少述二首》之二:“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远惭《遂初赋》,清节第一流。桑榆不相遗,欢笑脱羁愁。”读他的诗,让人感受到亲切率真,共鸣相应。

\n\n

总之,刘攽诗歌的才气、意境、艺术表现手法等皆有大家气象。无论鸿篇巨制,还是律诗短绝,莫不精彩绝伦。典雅邃穆的排律,如端委庙堂,庄严穆重;唱和馈赠的律诗,如高山悬泉,铿锵成韵;随物赋咏的短章,或如天际浮云、悠然无羁,或如挥麈谈玄、言近旨远。阅读其诗,但觉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当然,刘攽学问渊博,腹笥特富,不免逞才使气,虽汪洋恣肆,河汉无极,但间失艰涩,璧瑕珠颣,在所难免。

\n\n

(作者:蒋宗许,系四川轻化工大学特聘教授)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