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大唐文化历史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诗人,他们走出泛黄的书卷,走出亘古的岁月,走到我们的眼前。一袖清风,一抔净土,便滋养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品格。
\n\n
久居鹿门,临江泛舟的孟浩然,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高洁隐士;云游四海,冠盖京华的李白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翩翩谪仙;而存于乱世,颠沛一生的杜甫又是怎样的呢?
\n\n
说起杜甫,我们对他的印象似乎除了填满整个中学时代的一首首长诗,就只有网上流传的那张被“再创作”千万次的画像了。无论是脚踏单车,还是挥刀切瓜,画中的诗圣杜甫都能够毫不违和地过起现代人普通琐屑的生活,显得十分滑稽。于是,我们便以为杜甫也不过如此,他其实也是个可以让人随意调侃的普通人。
\n\n
其实,他并非如此。
\n\n
其实,那一贯紧锁的眉头,是凝聚了抹不开、化不去的忧愁。那飘飘乎乎的清髯、微微上眺的双眸,不过是要能够遥望整个天下的离合悲欢。
\n\n
数不清经过多少晨露细雨的浇灌,多少芸芸生灵的呼喊,多少苦涩眼眸的期盼,才让历史等到了这么一个杜甫。
\n\n
在相当一部分的诗作里,他总是用着或壮阔或婉转的诗意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灵动可人的江山图景。无论是万里桥西、百花潭北,可以看黄鹂翠柳、锦城雪岭的草堂,还是有着层层白云、翩翩归鸟,可以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巍巍泰山,亦或是有着皎洁月光、晶莹夜露,可以听戍鼓声断、孤雁长鸣的遥远异乡。
\n\n
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时的壮丽河山,而且能够感受到他独特的精神品质。
\n\n
杜甫生于盛唐,然而国家逐渐衰败,社会动荡;杜家是个世代仕宦家族,爷爷杜审言“文翰显时”,自己却仕途坎坷。加之社会底层生活的浸染、传统儒家经典文化的滋养,他养成了多重性格。一方面,他志存高远、满腔抱负,秉持着所有文人对于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另一方面,他积极进取、永不言弃,有着普通劳动人民对于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坚持。“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为了理想,他常常骑着毛驴,踏月而起,乘月而回,数次干谒权门,多方请求举荐,只为寻一个伯乐,求取功名,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现实残酷无情,杜甫曾沦落到“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地步。但他却始终不曾停下过追求的步伐,不论青丝白发,只待有朝一日,力图实现其政治抱负,报效国家。
\n\n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曾经,我不能理解,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自己的茅屋尚且不蔽风雨,又怎能做到心忧家国、兼济天下?
\n\n
见识过白骨遍野的凄惨景象,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伤绝望,在那个乱世,纵使满鬓苍苍的老汉、老妇,只因战争需要,也被迫服役,不得不奔往前线!更为可恨的是,百姓哭声呜咽,豪门酒肉言欢!仅从“三吏三别”的描述中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对受苦受难的百姓产生恻隐之心,亲历这一切的杜甫将会怎样沉重地心忧天下?朝政黑暗,战争残酷,生活困顿,颠沛流离的杜甫却依然忧国忧民,一腔热血心系天下百姓,其深沉的爱国精神每每让我感动不已,深深震撼!
\n\n
杜甫是时代的镜子,既照出了人们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也照出了那个特殊时期万里江山下隐藏的悲伤和苦痛。我们发现,在他的心中,即使自己的艰难困苦痛彻心扉,但与天下人相比,也可以淡然略过。于他而言,天下人的艰难困苦才是真的艰难困苦。他有着一份文人儒士的高贵尊严和高尚情操。家国天下、苍生黎民始终牵绊着他,他用一生的精力,满腔的心血,关注民生疾苦,书写世间离乱。
\n\n
纵使最终“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恐怕也不悔曾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期盼,这便是杜甫,这便是在为天下苍生呐喊的同时还追求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代诗圣。他以史诗书写时代,以生命摹画理想。他以百姓的悲苦生活和自己对国势的担忧勾线,用满腔的爱国热情晕色,绘出一卷望天下太平、盼国泰民安的沥血之作,成为闻一多所言的:“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n\n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时至今日,杜甫的文章仍光芒万丈,让人读之久徘徊,掩卷长叹息。同时,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同样“光焰万丈”,照耀古今。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向杜甫学习,以深沉的爱国之情立足人民,直写现实,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