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即炎热的夏天来临。古诗有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说的是到了夏至时节,白昼渐渐拉长,此时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同时,夏至还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n\n
立夏·诗词
\n\n\n\n
《夏至日作》
\n\n
[唐] 权德舆
\n\n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n\n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n\n
\n\n
《夏至》
\n\n
[宋] 张耒
\n\n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n\n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n\n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n\n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n\n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n\n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n\n
\n\n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n\n
[宋] 白居易
\n\n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n\n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n\n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n\n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n\n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n\n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n\n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n\n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n\n
\n\n
《夏至避暑北池》
\n\n
[唐] 韦应物
\n\n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n\n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n\n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n\n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n\n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n\n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n\n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n\n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n\n
\n\n
《夏至》
\n\n
[宋] 范成大
\n\n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n\n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n\n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n\n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n\n
\n\n
《夏至后得雨》
\n\n
[宋] 苏辙
\n\n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n\n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n\n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n\n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n\n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n\n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n\n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n\n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n\n
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饮食上要多注意。《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