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二下扬州

我们从童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朗诵声中初识了孟浩然,长大以后又在《过故人庄》中领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境,或者在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直白中欣赏了孟浩然。扬州人还多了一层,便是那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孟浩然在唐诗中是山水田园派的主将,纵观其一生虽然只二度下扬州,在他传世的260多首诗歌中,着墨不多,但却是他彼时的真情写照。

\n\n

孟浩然一下扬州——初会李白

\n\n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比李白大12岁,都属“牛”。孟浩然早年隐居襄阳近郊的鹿门山,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宰相张说的幕府,流寓于岳州、荆州、洛阳,还到过幽州。也许是寄人篱下,并不得意。开元十三年秋,36岁的孟浩然自洛阳出发,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吴越远游,至开元十五年冬回到襄阳。此行是从洛阳舟行沿汴河而下,也就是沿着隋炀帝当年开挖的通济渠再接邗沟的水路,离扬前夕,有《广陵別薛八》诗一首:

\n\n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n\n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n\n

有学者以为此诗“开元二十一年春,作者游吴越还乡时,途经扬州时遇薛八,分手时作此诗”,似不妥。其一,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45岁,“以襄州刺史韩朝宗之荐,再赴长安,但仍‘未沾一命’。”(谭优学《孟浩然行止考实》)其二,从“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来看,仅有此次返程取道“彭蠡”(鄱阳湖),第二次下扬州回乡是北上淮水,方向不同。

\n\n

接着说,广陵南行至扬子县,逗留了一段时日,临行在渡口作《扬子津望京口》诗:

\n\n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n\n

吾师李坦主编的《扬州历代诗词》中,收录了孟浩然关于扬州诗词6首,其中《渡扬子江》《扬子津望京口》《宿扬子津寄刘处士》《广陵别薛八》是在扬州作的,其余两首,《洛中送奚山还扬州》作于洛阳,《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作于杭州。

\n\n

孟浩然离开扬州后,经润州、金陵、溧阳、杭州、越州(今绍兴)、永嘉(温州),开元十四年的除夕夜是在乐城(今乐清)度岁,有《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诗为据。浩然游遍越中的名胜,十五年八月中旬在杭州望潮,此后踏上归程:溯钱塘江而上,至建德,入江西,经彭蠡,泝长江,过武昌(今鄂城),是年冬季归襄樊,结束了此次长达三年的“自洛之越”,途中顺道下扬州,也是第一次下扬州。

\n\n

这次旅程中的一个亮点是,与李白相识。开元十三年浩然于润州度岁,而后西至金陵与李白相遇,携游了金陵、溧阳,李白有《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又名《赠孟浩然》。然后李白西还安陆,孟浩然东往杭州。

\n\n

孟浩然二下扬州——夜泊湾头

\n\n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次朝气蓬勃兼试求功名的漫游。他渡荆门、览赤壁、浮洞庭、上庐山、秋抵金陵,原想“谒见诸侯”以图报国,不意达官贵人正忙着唐玄宗“泰山封禅”盛典,李白“十谒朱门九不开”,只好纵情山水,聊以自遣。留下了《长干行》《金陵白杨十字巷》《对酒》《金陵望汉江》等诗作。

\n\n

开元十四年李白辞别金陵往扬州。他“春往扬州,秋病扬州,冬离扬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病卧扬州期间,写下《静夜思》《秋夕旅怀》《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等诗,还有一首《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当作于此时,因李白与孟浩然交往期间,冬日于淮南(即扬州)遇雪仅有这一次,还有一次在扬州过冬,是天宝五年,其时李白46岁,孟浩然已去世七八年了。

\n\n

李白养病期间全凭友人孟少府照料。孟少府同安州(湖北省安陆县)都督马正会相厚,便建议李白去投奔,既可求请马公举荐贤才,又可实现云梦之游,一举两得。李白深表赞同。十四年冬,李白离开扬州,沿运河北上,淮河复向西进,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地区),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今河南南阳市),继而南下襄州。开元十五年冬,李白到达襄州的岘山拜访隐居在那里的孟浩然,两人再遇。李白在那里留下了《襄阳曲四首》《大堤曲》等诗篇。

\n\n

次年,即开元十六年春,孟浩然40岁,欲“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送至黄鹤楼。送别诗开头一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皆因这二年李白与孟浩然已数次交往,故称“故人”。这是孟浩然二下扬州。此行是寄情山水,还是拜谒诸侯,不好妄说。但返程已是夏秋季节,北上运河,取道淮水,行走李白前年离扬赴荆襄的航道。也许过了晌午才开船解缆,行至湾头已近暮色,作《问舟子》诗:“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这首平白如话、并不显眼的小诗,恰成为扬州市广陵区“湾头”地名在古籍中最早的纪录。

\n\n

现如今,孟浩然在湾头留下的足迹与诗篇,不仅是江苏扬州、更是湾头弥足珍贵的一大幸事。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