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诗经》中诞生了一只逍遥自在的“有兔爰爰”。自此,这只兔子开启了它的文学之旅。
它是“文艺兔”,穿梭在四大名著中;它是“打工兔”,千年捣药忙不停;它是“全能兔”,“拔毛做笔”奉献光热。
《诗经》之中,有兔爰爰
雪白、可爱、柔弱,兔子为啥总是给人好欺负的感觉?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罝”是指捉兔子的牢笼、陷阱。精巧的陷阱要用上好的木材打造,把它搁在山岔路口、密林之中,小兔子一定会落网。
其实,诗歌中的捉兔子与兔子无关。诗里的“兔罝”是一种起兴,指可以陷敌人于死地的利器。而这利器的“赳赳武夫”,就是公侯大人的干将和心腹,正是诗人所歌颂的对象。
虽然诗人意不在说兔,但表现出了兔子柔弱、易捕的形象。天下的兔子看到这首诗估计都会伤心——这不把我的弱点昭告天下了吗?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看着诗,画面浮现。主人斟满美酒,端起酒杯,用浑厚优美的嗓音唱起了这首《祝酒歌》。“采来茂盛的葫芦叶,把它做成美味的菜肴;打来一只肥大的野兔子,把它架在火堆上烤起来……”
可怜的兔子,“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翻来覆去就是在说这只烤兔子有多香,炫耀自己打猎本领多强。作为兔子,真的摆脱不了成为猎物的命运吗?
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我生之初,尚无为;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
我生之初,尚无造;
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
我生之初,尚无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
尚寐无聪!
《兔爰》中,兔子悠然自得,诗人凄惶无助。“爰爰”意为“缓缓”,兔子逍遥自在,而邻居山鸡就没这么幸运了,“雉离于罗”,陷入罗网之中,就要任人宰割。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在他出生之前,世道就像这只幸运的兔子,一切都很好。但他来到这人世间,偏偏就遇到这么多磨难,生活就像这只倒霉的山鸡。
“尚寐无吪!”作者感慨,啥也不想说了,一觉睡到自然醒,彻底“躺平”做个逍遥兔子吧!
频繁闪现的“文艺兔”
兔子也频繁地出现在各大文学作品里,它们或可爱,或灵动,或美味。《红楼梦》就多次写到兔子。
第五十三回,乌进孝到宁国府交租,长长的礼单中就有“野兔二百对”,另外他还孝敬府里哥儿姐儿一些小东西,包括“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
大户人家里,兔子不仅可以做美食,还可以成为“宠物小精灵”,陪伴公子小姐左右。
《水浒传》中,关于兔子的描写很有特色。
李逵回乡接老娘,天色渐渐微明,露草之中,突然赶出一只兔子。李逵动了童心,一路追赶,那兔儿跑得无影无踪。李逵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寥寥几笔,可谓传神。李逵五大三粗、形如黑塔的形象,兔子小巧玲珑、状如白团的模样,刻画得十分精准。
《三国演义》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赤兔马。赤兔马长啥样?“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而在第三回中形容更加夸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赤兔马本作“赤菟马”,“菟”是虎的别称,所以其实这里的“兔”和兔子关系不大。真正与兔有关的情节,是刘备与曹操等人在汉献帝面前射猎,刘备一箭命中草中野兔,这也是三英战吕布之外,刘备武艺的难得展示。
戏剧作品里也不乏兔子身影,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的《白兔记》,虽然作者不详,但和江苏有一定渊源。故事讲述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家人失散又团圆的事。其中刘知远之子“咬脐郎”正是因追赶一只白兔,才与母亲李三娘重逢。
千年捣药,“打工兔”忙不停
有的兔子在田野自由奔跑,有的兔子在富贵人家吃饱喝足,可也有一些兔子早早过上了“打工”生活。
“白兔捣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神话故事里,月亮上住着嫦娥、吴刚、蟾蜍,和一只时刻不停捣药的玉兔。
如果追溯捣药兔的“打工史”就会发现,2000多年前,这只小兔子就已经在忙碌了。
东汉乐府古词《董逃行》唱道:“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而在东汉的石刻画像和砖画中,则常把白兔和传说中有不死灵药的西王母画在一起。人们把白兔看成是不死药的制作者,希望它能全天候保持捣药状态。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诗仙李白的《古朗月行》中有这么一问,白兔生产的长生不老药谁不想要呢?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廿二史札记》记载,明代的嘉靖皇帝“专求长生,是以信之笃而护之深”,于是臣子们从天下各地找来白兔、白鹿之类象征吉祥动物,来讨他的欢心。
白兔和它从不离身的药杵,还引起了明代淮安人吴承恩的注意。在他创作的《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个妖精正是私逃下界的玉兔。
玉兔精劫走天竺国的真公主,自己变身顶替,还想用绣球招亲迷惑唐僧,被孙悟空发现后免不了一番打斗。而它的武器“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臼的杵头模样”,正是在广寒宫日常用的捣药杵。
“全能兔”:上得厅堂,入得书房
兔子很忙。
人们对它有着超级多的期盼:正月点起兔子灯,祝福传新有后;端午缝制兔香包,希望能够驱毒进邪;中秋供上兔儿爷,祈愿全家平安吉祥……
兔子的身影,融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就连兔子的毛,也在文人手中有了妙用。
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笔、墨、纸、砚四宝,每一样都极有讲究。就拿毛笔来说,按照用的毛不同,可以分为狼毫、羊毫、紫毫等。
紫毫,就是用兔毛做成的。不同于家养的白兔,野外的兔子的颜色会灰暗不少,背上还会有紫黑色的鬃毛,这种毛既有光泽,质地还很坚韧,做出来的笔受到了许多文人的追捧。
书圣王羲之就是兔毫的爱好者。作为大书法家,他不仅善于用笔,还对制笔颇有研究,在著作《笔经》提到:“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诸郡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连兔毛的来源都要精准把控,一支上好的紫毫笔有多珍贵,可想而知。
用兔毛做笔这个办法,是谁发明的?相传这是秦代大将军蒙恬的创举。也有人说,连毛笔都是蒙恬发明的。
不过,清代学者赵翼对这个说法可不大相信。《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了他的《陔余丛考》,其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赵翼收集了此前传世著作中关于蒙恬造笔的记载,又引经据典一一反驳,最后他认为“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记者 宋经纬 张文颖)
原标题:一只兔子的文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