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为我们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劳动场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n\n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劳动人民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劳动之美,更是让古代文人大加赞誉,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个特别的劳动节日里,让我们循着古诗词的韵脚,去感受古代诗人对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歌颂。
\n\n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n\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的《悯农》,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烈日当空,农民在田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滴滴汗水才能换来粒粒粮食,告诉我们食物的来之不易。
\n\n
文人的笔下劳动的不仅仅是农民,而且延伸到各行各业。有赞美冶炼工人的,如唐代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这首诗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艰辛劳作,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n\n
有写烧瓦工人的,宋代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n\n
有写蚕农养蚕的,宋代方岳的《农谣》:“雨过一村桑柘烟,林梢日暮鸟声妍。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因为蚕未眠而担心,养过蚕的人才知道,蚕不眠就无法蜕皮长大,无法吐丝结茧,就像庄稼不能收获一样。农人相见当然谈农事。
\n\n
有写渔民打鱼的,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n\n
许多诗人赞美劳动,而且更热爱劳动。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宋代陆游的《小园》:“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作者隐居在小园之中,在卧读陶诗之后,又乘着微雨参加锄瓜劳动,典型的隐士之风。
\n\n
宋词里的劳动更是充满美好,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此词把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