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南下丹阳有遗篇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中曾多次到过丹阳,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篇。元末进士、明朝宰相、著名诗人汪广洋在《赠丹阳令白谦》一诗中提及了李白与丹阳的关系:

\n\n

曾闻李白遨游地,多在云阳古县中。

\n\n

诗笔夜题丹井月,酒船晴棹练湖风。

\n\n

人家隔水深深见,驿路看花处处同。

\n\n

今日宦游非昔日,野蒿烟草蔓晴空。

\n\n\n\n

李白第一次来丹阳是在唐天宝六年夏天。日本神户大学教授览久美子所作《李白年谱》指出:“747年(天宝六载)李白四十七岁。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这次丹阳之行,李白亲眼目睹了运河岸上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写下了著名的《丁督(一作都)护歌》:

\n\n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n\n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n\n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n\n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n\n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n\n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n\n

从丹阳逆水北上,两岸富商云集,一片繁华景象。而沿运河拖船的工人多么辛苦! 天热水浅,拖船艰难,汗流如雨,唇焦口干,纤夫的苦痛,不言而喻。全诗一方面写盛唐时期丹阳的经济繁荣景象,一方面写被朝廷征调的民夫拖船的苦难,表现出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n\n\n\n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唐,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唐玄宗命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但永王李璘不听新皇帝让他回成都的命令,继续从江陵引水师东进,沿长江直奔金陵,招兵买马,想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富庶地区,与肃宗一争高下。永王李璘途经九江时,以平乱伐安为名,再三邀在庐山隐居的李白出山。李白以为平叛报国的时候到了,便欣然应邀加入了永王幕府。在此期间,李白经常往来于镇江、丹阳一带,并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第六首为:

\n\n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n\n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n\n

诗中描写了北固险要,云间楼台,千岩烽火,两岸旌旗,沧海,碧山,一幅多么壮丽的图景啊!

\n\n\n\n

延陵季子名季札,乃春秋时代著名的贤人,吴王梦寿第四子,亦为最小的儿子。季子“三让王位”和“徐墓挂剑”的故事千古流传。李白非常敬仰季子讲礼让、重信义的品德,来到丹阳,他当然要去拜谒延陵季子庙和季子的墓地。李白在友人的陪同下来到延陵九里,季子庙就坐落在这里。季子庙旁有沸井数口,千余年来沸腾不息,庙内建筑雄伟壮观,季子塑像高耸在大殿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一块高大石碑矗立在院中,上有孔子所题的“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篆书大字。季子不羡王位,重友情、讲诚信的品德让李白敬佩之至。季子信守承诺,将价值连城的宝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墓前的举动,正是李白崇尚的行为。延陵季子的宝剑,是情谊的象征,是诚信的凭证,价值远远重于千两黄金啊!于是,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五言长诗《陈情赠友人》:

\n\n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n\n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n\n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n\n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n\n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季子挂剑以及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阐述了交友之道,并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迹。诗人盛赞友人的道德文章,并描述了“卜居乃此,共井为比邻”的生活情景。

\n\n

李白57岁那年,永王兵败。李白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在他的一生中,丹阳带给他快乐,也平添了人生的感伤,他在这里留下的一首首诗篇,已成为丹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