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充分依托生态优势和九寨沟5A级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新模式,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构建“一主两核三带”新布局,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子,实现了从“木头财政”到“旅游财政”、从“资源大县”到“旅游强县”、从“深度贫困”到“小康富裕”的重大转型。自1953年建县以来,九寨沟县GDP增长了122倍,财政收入增加了118倍,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逾60%,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
挑战与问题
九寨沟是中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属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58.65%,森林植被覆盖率73.78%。然而,九寨沟县也是四川88个贫困县之一,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是四川省脱贫攻坚“高原藏区”的主战场。九寨沟的旅游业过度依赖于九寨沟景区,如何打破单一业态、单一景区的模式,如何借助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便成为九寨沟县探索的方向。
措施
九寨沟县充分发挥旅游优势,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机制,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一主两核三带”为路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旅游+”的新路径。
1.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对照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标准,打造1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落实停车场、旅游漫道、旅游厕所、观景台、农副产品销售点、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六小工程”项目建设。目前,九寨沟县已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成功创建6个“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107户“四川省乡村民宿达标示范户”,初步形成“一核多点”彼此带动的全域旅游格局。
2.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实施“九寨沟+”品牌培育计划,明确双河镇河坝村和罗依坝村、白河乡太平村、勿角镇苗州村、黑河镇达舍寨村、南坪镇双龙村5个农旅融合示范园为九寨沟县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着手打造大录乡油菜大地景观基地和黑河镇七里村甜樱桃采摘园,完善步道、观景台、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为第三产业扶贫打下基础。
3.促进手工旅游发展。充分挖掘县域内特有的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探索旅游产品订单式加工模式,引导九寨祥巴、阿布氇孜、奉巫餐饮等公司共同打造一个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发掘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开发“小九九”系列文创产品180多种;定向选择200余名贫困群众派发旅游商品生产订单,持续带动其增收。
4.培育发展旅游服务产品。依托九寨沟景区的优势资源,九寨沟县共开业藏(农)家乐39家。发挥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成功将罗依乡九寨庄园建设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新业态示范品牌”,目前已接待县内外游客3600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40余万元,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就业900余人,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5.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立足“全域九寨”深度游工程,成功推出环神仙池一日游、秦川文化白马藏族风情一日游2条全域九寨休闲度假游线路。以柴门关驿站、罗依产业园区自驾游营地、白河乡太平农庄及县城周边特色农家乐为载体,向游客提供食宿等旅游接待服务,在九环沿线设置以游客体验为主的水果采摘点,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推动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由传统观光游向“旅游+”综合立体游的转变。
成效
九寨沟县依托全域旅游走上了致富路,2019年,九寨沟县累计接待游客185.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2020年,九寨沟县通过旅游脱贫人数逾5500人,占全县脱贫总人数5638人的97%。目前,九寨沟县已成功引进项目20余个、协议投资近200亿元;全县共有星级酒店11家、非星级酒店88家,乡村客栈700余家,(藏)农家乐14家,演艺场所10家,餐饮2230家,超市572家,带动数万人就业创业。
经验与启示
1.串珠成线,破解景区高度集中“窘境”。坚持多点布局全面提升,加快构建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多景区互为支撑、多点多级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一是推进景点建设。将全县科学划分为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带、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带、生态文化旅游培育带,全力打造县域内其他景区景点,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全力构建“对外畅达、内部通达”的立体综合旅游交通体系;落实对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等“六小工程”的建设,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立足全域九寨深度游工程,精心设计全域旅游专线,实现A级旅游景区“串珠成线”,运营好县域旅游线路。
2.深度融合,多维提升旅游综合“质感”。积极推动农旅、文旅、体旅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差异发展。鼓励旅游饭店、地方餐饮品牌企业、旅行社实施品质化建设,支持旅游市场主体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引导企业打造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旅游创客基地等新业态示范品牌。二是丰富开发模式。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积极筹办系列节庆活动,推动6大类种养基地和5个农旅融合示范园建设,精心打造集“农业+文化”创意、特色饮食体验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文化”创意基地。三是坚持招大引强。多举措强化全域旅游宣传推介,先后举办了文化旅游联盟品牌战略发布会、文旅发展联盟大会、“文旅品牌之夜”等系列活动,以优质旅游资源吸引高质企业入驻。
3.精准衔接,助推贫困群众搭上“便车”。坚持“旅游、扶贫发展”大扶贫模式,多举措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一是壮大集体产业。按照“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人有一技之长”的要求,以小额贴息贷款、产业发展基金为保障,以九寨沟旅游市场为支撑,积极发展优势中药材和特色种养殖业,120个村全覆盖建立集体经济,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彻底消灭“空壳村”。二是打造村企同盟。通过“百企联百村、百企圆百梦”等活动,动员组织宾馆饭店、藏(农)家乐、演艺市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在就业创业、项目投资、农特产品宣传销售、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帮扶作用,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下一步计划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产业要素,实现乡村产品的全域化。二是打造特色“农旅+文旅”新业态,拓宽乡村关联产业融合渠道,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基地融合、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制造,农产品销售平台、乡村文创产品融合等特色业态,带动乡村旅游消费。三是进一步完善乡村交通枢纽网,规划建设产业路、生态路、文明路、致富路。四是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并建立本地外出人员联络机制,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为乡村振兴会聚人才。
(图文均由世界旅游联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