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画面你肯定见过,每一场极限直播的背后,都有一个同样拼命的“摄像师”。
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位摄像师呢?
作为国之重器,“奋斗者”号也拥有一位摄像师——“沧海”号。
然而,“沧海”号想要潜入万米,纪录“奋斗者”号在万米海底的一举一动并不容易。
那么,这样一位“万米海底摄像师”应该具备什么自我修养?他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滴水不漏”是我的成就
看看这位摄像师激动的样子,就知道“防水”有多么重要了。
1856年,英国一位工程师用铁、木头、胶水和玻璃窗为普通相机制作了一台防水箱。他将相机放进去,沉入水底,拍摄了这张水下桥墩的照片。然而10分钟后,发现防水箱里面灌满了水。
那么,在万米海底的巨大水压下,“沧海”号如何依然保证“滴水不漏”?
奥秘就是这个钛合金舱体和后面这个透明窗口组成的耐压干舱,在它们接缝处装有一个O形圈。在下潜时,外部的海水会将这些橡胶圈挤压进接缝处,形成了一个“滴水不漏”的密封舱体。
但事情还没完,当研究人员在对耐压舱进行研究测试时,另一个元件顶不住了。
要想“顶住压”,这个材料得参加
当压力罐内压力达到100兆帕时,耐压舱前的玻璃窗突然破裂,这种广泛应用在航天、军工领域的高硼硅玻璃具有很高的透光度和硬度,却没能承受住万米的水压。
在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光学玻璃,我们需要找出比高硼硅玻璃更硬而透光度差不多的材料,那就是蓝宝石玻璃。
自然界中的蓝宝石硬度仅次于钻石,但由于含有钛、铁等杂质,会呈现出各种颜色,并不适合透光。而蓝宝石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
于是,这款蓝宝石玻璃窗诞生了。
想要深海看得清 灯光系统是眼睛
除了镜片的问题,“沧海”号还携带了一套灯光系统。通常情况下,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奋斗者”号,就必须给它打光。
为了在海底满足远、中、近三种不同的照明需求,“沧海”号上搭载了4盏HMI和12盏LED照明灯,能够让他在海底表演10个小时的深海灯光秀。
这套灯阵的每一台照明灯,都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水下照明条件和照明需求。
此外,我们的摄像师“沧海”号还领着一位“小徒弟”——“凌云”号,在现场提供侧面照明和第二机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周旋 宋亮 陈茜 杨理天 张博 杨虓 齐霁 张效瑜 钱榕洁 王浩 丁潇潇 李舒鹏 王宁 曹昊轩 贺佳贝 刘琦 王秋君 杨思源 刘柄豪 刘翔 张志鑫 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