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满江红》火了,同时将岳飞以及《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送上了热搜头条。
有部分网友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飞的《满江红》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并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
据上游新闻报道,1月28日,知名教育作家、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表示,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是词牌名,不止一首。
吴小轶表示,《满江红》是一个词牌名,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因为比起传统格律诗,它在形式上要更自由,所以又叫作“长短句”,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满江红》作为一个词牌谁都能用,比如秋瑾也写过一首《满江红》。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借用原来的乐府诗题、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取自某些历史故事或词人自创。
“移除课本说”不成立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被移除课本”这一说法,经吴小轶初步核实,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满江红·怒发冲冠》只在1960年短暂地进入过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四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一年就停用了。除此之外,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吴小轶认为,综艺节目、影视、流行歌曲,包括历史教材、思想品德教材里,或者个别地方教材以及拓展阅读里会出现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所以大家觉得特别熟悉。
此外北京一位语文老师也表示,不仅现在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里没有岳飞的《满江红》,他查了该出版社此前较多版本的教材,没有发现人教社语文课本里收录岳飞的《满江红》。
新闻多一点
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不是岳飞所作,吴小轶表示,目前学术界争议比较大,因为没有学者发现这首词在宋代有作品集收录,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
1月30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发文称,早在1981年,20世纪宋史学界的学术泰斗邓广铭先生就撰写了《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将这一问题论述得非常清楚。
邓广铭先生的回答则是:岳飞有谱写歌词的能力,这首《满江红》词确实是岳飞所作。
近日,由《满江红》带动的讨论并非只此一例: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在何处?
有网友评论称:“历史和文学的问题见仁见智,相信将来还会讨论下去。但是,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尽忠报国)的精神,一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中国青年报综合上游新闻、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北京大学出版社、网友评论等)
原标题:网友质疑教材删除岳飞《满江红》?专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