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肠道细菌或可防脑动脉瘤 Nature子刊发表阜外医院陈敬洲团队研究

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期,阜外医院陈敬洲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宏基因组关联研究和相关动物研究结果提示,一种名为H.hathewayi的肠道细菌减少可导致血液中牛磺酸水平降低,这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脑动脉瘤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而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

研究者发现,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肠道中,H.hathewayi细菌丰度明显降低。

而且,人和小鼠肠道中的H.hathewayi细菌丰度与血液中牛磺酸水平呈正相关。

将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粪菌移植给小鼠后,发现小鼠中会诱导出现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当给小鼠管饲以H.hathewayi后,血液中牛磺酸水平恢复正常,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风险明显降低。

同样,补充牛磺酸也能逆转颅内动脉瘤进展。

研究者指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但目前并不清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准确发病机制。该研究表明,H.hathewayi这种肠道细菌在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他们认为,该研究为预防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方向,即补充H.hathewayi和牛磺酸。

该研究纳入14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及140名健康对照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现两组间有145个肠道菌属、8个菌种的丰度存在差异。

基于队列1(10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中47个有组间差异的菌种,在训练集(队列1)及验证集(队列2,4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中均可显著区分患者与对照。(记者朱柳媛)

来源:Alterations of Gut Microbiota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Nat Commun, 2020, 11(1): 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