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党的二十大又对新时代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在新时代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多重逻辑,既是对世界大国博弈的回应,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既是对科技发展规律的遵循,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延续。

大国博弈下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经济领域,“出口管制”成为制约一国发展的常用手段,跨境技术转移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科技合作的困难度迅速上升。对于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要在科技领域这个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取得突破,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实现非均衡式发展。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创新面对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必须采用特殊的资源组织形式实现弯道超车。

短期来看,国家要研判科技发展前沿态势并做好前瞻布局,利用“揭榜挂帅”“攻坚工程”的制度优势,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避免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卡脖子。

长远来看,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从当前中美博弈的严峻性来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在短时间内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和实现突破式创新的理性选择,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这个最高目标。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我国视为竞争对手,通过惩罚性关税、大规模的战略性产业政策、行政命令等方式遏制我国产业发展,威胁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供应链安全。2022年,拜登政府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并启动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预示着美国在芯片、能源、生物等多个领域对我国展开了技术限制,将我国列为其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最有能力的技术对手和最具威胁性的军事对手。

可以预见,大国博弈会日趋激烈,美国对我国的打压也会日趋频繁。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主要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并存新阶段。当我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我们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也要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摆脱制造业的低端锁定。科技发展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更多颠覆性创新成果,这就需要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予以支撑。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政府在“三跑并存”阶段的制度选择,主要解决突破性创新的市场失灵,通过政府补位解决私营市场的错位激励和短期主义。在并跑和领跑阶段,技术革新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国产替代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对新产品的接纳,单纯依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科技创新的外部性问题。国家必须介入,为新兴战略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通用技术的投入,培养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人才和工匠,投资和购买关键产品。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相互补位,新型举国体制可以有效支撑创新驱动的发展,应对我国科技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

协同创新的科学遵循

就科技创新规律而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复杂性、易变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征,越来越依赖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和资源集聚,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其中发挥组织、协调和参与作用。新型举国体制从科技创新的范式来说,是国家主导的协同创新,适用于解决一些特定类型的科技创新。

以新冠疫苗研发为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主体众多,并且具有不同行为逻辑。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科技部门关注疫苗研发产业化,卫生部门关注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研发部门希望研发出具有光谱免疫应答的疫苗,疫苗生产部门更关注企业利润,而国家的逻辑在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如何在短时间内协同碎片化的各方朝着一个目标发力成为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世界其他国家迟迟没有行动的时候,我国利用举国体制的任务模式进行战略动员,新冠疫苗研发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在疫情暴发初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制定5条技术路线和12项疫苗研发任务,国家资金支持和疫苗潜在的巨大市场共同构成正向的激励机制,成功撬动全社会的力量研发疫苗。

除了可以有效解决短时间内需要攻克的问题,新型举国体制更加适用于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这类技术的共性是复杂程度高,需要深厚的基础科学积累,单个企业或创新主体无论从资本还是技术的角度都无法独立完成。同时,技术突破后需要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技迭代,这也需要大学、企业和用户的协同。新的技术革命从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再到创新应用,链条更长,参与的主体多并且主体协同不是自发产生的。此外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越多主体参与,协同摩擦成本越高,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润滑协同创新的过程。新型举国体制正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尝试,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统筹和优化机制实现多主体的协同攻关,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期内集聚全国资源,攻坚克难解决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历史上体现为整合性的社会合力和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思想。在农业社会,中央政府通过制度体系动员人力和物力解决对内的水利工程、对外的军事防御和灾害下的赈灾救济,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国体制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建设、国防安全、科技攻关和竞技体育中,是中华文化集体主义思想的文明延续。

进入新时代,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广大劳动人民是举国体制的服务对象和行动主体。我国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完成了载人航天、深海探测、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大坝等一大批世界级工程,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一时期,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也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虽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依然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主义思想,更加充分地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即党领导一切、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线的国家制度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党中央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决策,也是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大制度创新。面对新时代的各种变化挑战,应该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思考如何做好制度安排,才能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国家科研力量的优势,又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既在基础研究、突破式创新中利用国家力量弥补市场缺失,又利用市场力量在技术转化、渐进式创新方面实现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占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施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四级调研员、博士生

原标题:深入理解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