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4.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1],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5],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7];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8],战必胜矣。”

\n\n

注释:

\n\n

[1]城:指内城。 [2]郭:外城。 [3]环:包围。 [4]池:护城河。 [5]委:弃。 [6]域:划定范围;限制。 [7]畔:叛。 [8]有:用同“或”。或许。

\n\n

原边注:

\n\n

尹焞:“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集注》引)

\n\n

点评:

\n\n

本章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是民心的向背,故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仁者无敌,故只有实行仁政,才能战无不胜。本章文字精美,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中运用了层递、对比、排比等句式,使文章错综多变,朗朗上口,富有美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n\n


\n

作者:梁涛(解读)

\n\n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n\n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