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足“引领未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上海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写入2020年主要任务。

作为做好上海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发力点,“四大功能”在政协会场里同样广为讨论。在1月1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次大会发言中,委员们围绕如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从哪些方面突破、科创资源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新片区产业功能、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议题,就上海进一步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各抒己见,直陈建议。

人工智能:统筹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上海创新策源能力

“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上海人工智能品牌效应,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领先地区之一。”徐建民委员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和经济界发言时说,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既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创新策源动力激发不足、应用示范潜力挖掘不足、制度供给协同合力不足、人才集聚压力认识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徐建民建议,上海要强化战略定力,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实施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形成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

徐建民建议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推动上海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已上市的相关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积极引入其总部及技术研发中心落户。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作为战略行业的前沿性政策落地,形成具有国际显示度的产业集群。以长三角一体化为方向,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应用生态,推动长三角应用协同和数据共享开放。

“要激发创新动力,将创新资源聚焦到人工智能基本理论与核心技术研发上,提升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徐建民说,要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推动徐汇人工智能产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徐建民说,上海要深挖应用潜力,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开放水平,率先建立与人工智能应用相适应的数据共享、业务准入、效果评价等实施规则。率先在智慧医疗、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场景。在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和法制监管体系上先行,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

新片区: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探路创建“上海实验室”

按现有规划,到2035年,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刘成良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市委发言时说,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新片区创新和产业功能亟待提升。

“我们已经认识到基础研究、自主创新是实现从跟踪、并跑到领跑的核心所在,也是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刘成良说,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新片区要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树立“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抢占国际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此,“新片区建设要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扶持,让新片区成为人才队伍聚集的高地。”刘成良说。

刘成良建议,新片区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都存在着亟需解决的一系列从原理到技术再到产品的全面创新。这需要凝聚全市科研力量来重点突破。可以借鉴国际上各类创新机构的经验,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建前沿产业集群急需的“上海实验室”。例如,围绕大飞机、汽车、家电等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材料,在新片区建立“上海新材料实验室”,并将此创新模式辐射到其它重点领域,为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新模式变革当好探路先锋。

刘成良还建议,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拓展新片区特色产业功能。“纵览世界,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区均有强大的世界性产业集群为支撑,临港目前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他说,上海应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刘成良说,新片区还需引导金融资源为新型产业体系提供精准支撑,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的国际化进程,建设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定价话语权。

科创中心:构建知识产权流转平台促进长三角科创一体化

“一个集信息展示、增值运营、成果转化、金融创新和确权维权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流转平台必将推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将推动上海向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稳步迈进。”游闽键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时建议打破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壁垒,提供更优质服务。

随着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科创资源在G60科创走廊上频繁流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逐步活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三角地区有至少80个可以进行知识产权交易的场所和平台,由于出资方和主管单位不同,各个平台把交易信息视作自己的核心资产,未实现信息互通。而且目前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同质化严重,进行低层次竞争,不能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平台服务未能覆盖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更不能发挥对产业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游闽键建议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载体,实现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交易流转信息互联互通。“由上海知识产权局牵头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流转协同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产品设计,打破因股权、主管单位以及不同行业所形成的壁垒,以互惠共赢的方式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数据库。”

由于知识产权估值难、不稳定、维权难等特点,参与交易各方顾虑都比较大。游闽键建议在平台上引入知识产权保险,实现“保价值、保预期、保维权”的目标。他还表示,要充分发挥上海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打造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金融中心: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

“长三角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不仅能有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也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巩固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建议,长三角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区域绿色项目库。

金鹏辉介绍,绿色项目库是建立一套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标准,将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集合起来的项目库,“不仅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的绿色发展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带来多项益处。”

金鹏辉表示,长三角地区绿色资源丰富,上海是排名靠前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市场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这为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牵头建立绿色项目库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需要各方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界线,金鹏辉建议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协调,建立由有关政府部门主导、金融监管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统一规划,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区域,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目前,我国对绿色项目的定义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异。金鹏辉建议,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标准,同时做好长三角绿色项目库的信息发布工作。

民营经济:国资国企“混改”增设民营资本参与率指标

赵丽佳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信心得到普遍提振。

据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调研显示,民企对上海新旧动能转换有信心,认为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民企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民企给予较高评价。

“民营企业近期也反映了一些问题,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破解。”赵丽佳说,有近六成企业对扩大再生产和新增投资有所担忧,七成多企业对减税降费仍有进一步期待,营商环境的优化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部分制度创新在改革落地和政策内容的合理性上也仍存在欠缺等。

赵丽佳说,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以本市实体经济“50条”、民营经济“27条”和加强投资促进“32条”等政策不断贯彻落实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障碍、优化环境,有效助力民营经济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她建议,研究和完善国家各项减税政策制度安排的上海版本,切实将为民营企业减负降压落到实处;率先探索形成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的上海经验,并在国资国企“混改”中增设“民营资本参与率”这一重要考核指标。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本市总部经济发展,立足于服务全国,并成为其全球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

此外,赵丽佳建议,进一步重视、支持本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推进机制、公检法司与商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等平台的工作,不断完善“一网通办”机制,在改革落地和制度内容通情合理上予以研究、深化和完善。探索在国家战略重点区域、科技创新集聚区设立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并借鉴“首席服务官”“项目管家”等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到民营企业挂职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