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新型举国体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采用的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配置各类资源的举国体制。甚至在改革开放后,一些科技领域仍然使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这种体制模式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过于依靠政府力量调配资源,而不考虑产品的市场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不够敏感,加剧了科技与经济的脱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科技进步动力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处于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和企业更关注商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因此,市场经济下的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完全照搬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探寻适合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模式,寻求破解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的难题,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但是单一的政府或市场手段都有其局限性。新型举国体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决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表述体现了国家和政府角色的深刻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运用直接的行政手段来调配资源和推进科技进步,而是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手段,在微观运行机制上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在新型举国体制中,政府与市场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新型举国体制既要贯彻国家意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要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达到传统举国体制不易实现的投入低、效率高、效益好的效果。

优化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发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目前,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产业领域,开发的产品直接面向市场需求。解决产业薄弱环节面临的问题,通过市场机制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运用市场方式和经济手段来解决预算投入、利益分配等问题,实现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这方面,企业比高校院所更有优势。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技术前沿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增强,更需要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灵活调整。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灵活的创新机制,在各自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示范引导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业的创新方向,也能在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甚至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例如,我国曾通过设立和实施重大专项对新型举国体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战略产品为目标的重大专项一般由企业牵头承担。我国在高铁、核电、5G、特高压输电、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全球瞩目的创新成果,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正在逐步取得新突破,充分证明了企业能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发挥很好的主体作用。

截至2020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的国内研发机构超过4700个,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3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一些民营企业也成为科技领军企业。汤森路透发布的《2021年全球百强创新企业》显示,我国上榜的3家企业均是民营企业。“2022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4474.67亿元,占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51.95%;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81%;共持有有效专利166.8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2.79万件,占40.34%。除此之外,很多优秀企业家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有全球性视野,能够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营收规模进入世界前列,2019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我国上榜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仅为美国上榜企业的30%,平均研发强度为美国上榜企业的1/3。我国上榜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只有15家,真正能够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还不够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要参与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去,发挥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作用,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企业能力和市场环境建设。

第一,提升领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型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深入落实研发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发投入,对行业中的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领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牵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创新集群,推动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第二,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组织体系。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发挥好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集成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大兵团”网络式联合攻关。建立以科技领军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用户等多主体广泛参与的创新联合体,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要时可申请动用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大力发展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

第三,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应用场景,引导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保障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创新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鼓励多种技术方案之间的竞争,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

第四,建立多元投资机制与收益机制。以市场机制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创新型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新技术发展的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参与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主体中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科研成果的归属权和收益权。建立合理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与其作出的贡献、承担的责任相匹配。

第五,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建立互相兼容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竞争政策、金融政策的紧密结合,从政策层面消除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两张皮”问题。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各类主体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产业需求导向型项目应由企业提出需求并招标,高校院所通过竞标与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国家视项目重要性提供必要支持。

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眭纪刚

监制:徐遥

原标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