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参观调研时动情地说。漫步在潭头村,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翠绿色的丝瓜挂满藤蔓。村间小路绿树成荫,清渠净水汇入一方方池塘,白粉墙上一幅幅吉祥喜庆的民间彩绘格外引人注目。
一、基本情况
潭头村位于323国道旁,距县城10分钟车程。自明初建村已七百余年历史,全村国土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亩,林地面积180亩,辖18个村小组754户2899人。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66人、未脱贫14户34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1%,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全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万元,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8万元,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融合特色产业
依托富硒蔬菜产业,注册“五二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管理服务站,强化指导、精细服务,全力助推蔬菜产业发展。狠抓产品包装和宣传,选送丝瓜、苦瓜等品种到省农科院质标所和湖北恩施国检所检测,推出了“330丝瓜”、潭头富硒大米、富硒马蹄、富硒葡萄等优质富硒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反响强烈;引进了专业团队对富硒蔬菜发展种植技术、品牌运营进行指导和运作;签约落地江西供销(于都)冷链物流园,夯实富硒蔬菜发展配套设施,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打造特色品牌
组建了潭头村旅游公司,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花海田园、观光车道、文化馆、讲演堂、特色景观绿化等,开发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主会场活动、顺德年夜饭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19年5月20日以来,潭头村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红色研学团队6万余人次,带动周边28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三)强化机构管理
一是实施“头雁工程”,着力选配带头人。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牢固树立“选对一个人、配强一班人、振兴一个村”理念,着重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着重把懂经济、会管理、作风正的人培养为村党支部书记。村里现有7名村“两委”干部,党员59名,致富“领头雁”12人。二是实施“阵地工程”,增添组织保障力。“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注重夯实阵地建设,先后投资35.6万元,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党员议事室、远程教育中心、图书阅览室等阵地设施一应俱全,真正把支部建设成为党员组织生活的“主阵地”,村民讨论发展集体经济的“议事厅”。三是实施“示范工程”,激发党员先锋性。全面开展赣鄱先锋评选、党员分类管理、评选十佳优秀,保障广大党员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开展党组织五星创评、党员承诺公示、先锋创绩、支部书记论坛等活动,让党员知责思为、知任图进,有效激发了党员为村级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担当作为的热情。
(四)提升旅游服务
坚持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党支部。”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常态化,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潭头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由分散型服务转变为“点对点”服务,深入到村民家中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社区党员不仅做到自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绿化美化,更负责所联系群众的庭院建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清理垃圾,圈养家禽、家畜,不乱堆杂物,自觉维护人居环境,使讲文明、改陋习、爱清洁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公开承诺”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党员在参与整治活动中的实绩,对被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党员户进行公示。通过开展党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让生态环保教育进社区、进农户,形成了农村环保创建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共同维护的和谐氛围。
(五)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乡风文明建设,树立和谐文明新风。客家人敬祖睦邻重孝道,潭头社区仍传颂着孙刘两姓人家和睦相处的佳话。社区的孙刘祠堂建于400多年前,相传孙氏移民于此并建此祠堂,随后刘氏又移居于此,并尊孙氏为大哥,异姓兄弟和睦相处。孙氏大哥将祠堂一半(下庭)送给刘氏小弟使用,两姓列祖灵牌一起供奉于此,便形成了今天的孙刘祠堂,后人为传承孙刘两姓的和睦相处,在社区建设了“孜和亭”,寓意孙刘两姓永远和谐发展。如今的社区积极弘扬和发展以孝老爱亲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日、结对帮扶活动,努力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留守儿童之家。同时,依托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广泛开展乒乓球赛、书画比赛、群众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
三、旅游扶贫成效
旅游惠民作用凸显,项目优势增强。蔬菜、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村民们因地制宜办起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合作社实现收益190余万元,实现附加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全村户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潭头村也成功入选中国扶贫交流示范基地和省级文明示范基地。
通过引进外资,潭头村先后建立了五大基地,流转土地共计1098.1余亩,其中涉及贫困户48户69.6亩,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流转率达到67.29%。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385户农户实现土地流转(贫困户58户),户均增收1300多元;采取“固定收益+按股分红”模式,124户农户(贫困户109户)通过合作社入股蔬菜企业,入股金额达到30.2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村级光伏电站总装机70千瓦,2020年共发电5万余度,发电收益4.9万元,户电站安装6户。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是基层党组织是坚实保障。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潭头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旅游发展,把组织建强,把队伍带好,为旅游脱贫攻坚提供了第一保障。
二是集体经济发展是重要抓手。农村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一个模式、一蹴而就。潭头村从村情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打优势牌,唱拿手戏,不断探索丰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并做到了咬定目标、持之以恒干到底。
三是成果共享是动力源泉。潭头村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原则,让全体村民看到奔头、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成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案例点评
特色农业让乡村振兴优势独特,乡村特色旅游将旅游做大做实。潭头村结合自身厚重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发展了特色优质富硒蔬菜产业,开发了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提升了旅游服务,推动了文旅融合,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获得感显著提升,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图文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