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招录700余名高层次人才进岗进编,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博士后工作站连续第6年建设综合评比全市第一,4名农业种植业专家直接晋升“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今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社局在人才引育上找准发力点,主动出击,采取“引育用”三项举措,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引——双渠共涌人才潮
“彭威博士的加入,对我们新型绳索具的研发,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为我们企业与科研机构融合共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开题报告会上,公司领导由衷地感叹。引进像彭威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正是锡山区人社局引才激活“一池春水”的重心。
在招引人才的市场上,民营企业唱主角,职能部门善搭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企业削减成本,难免影响到高端人才的聘用。锡山区人社局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彰显政府帮助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决心,并制定出人才录用奖励等方面的好政策,稳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遴选优质企业,拿出优势项目,采取校企融合、项目联合等方式吸引人才,真金白银给予补贴奖励,让人才感受到温暖,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身之所往,心之所向。
与此同时,锡山区大力实施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两年来吸引招录高层次人才92人。锡山区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求变,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岗位科学规划,从根本上缓解人才供需矛盾。据悉,通过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机制,有效释放高级岗位800余个,既为优秀人才引进创造条件,更有利于激发出青年人才向着高层次人才目标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育——双擎共淬人才链
“这次职称评定是最简便的一次了,不出办公室就可以完成申报。”江苏新广联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人事处处长吴苗苗说。以前报送职称申请表,申报人需要来往职称部门多次,既繁琐又容易出错。今年以来,锡山区人社局全面落实“不见面”审核要求,申报人在网络系统上就可以走完全部流程。不仅如此,按照当前的政策,职称评定进一步放松了学历方面的要求,更加看重的是工作能力和业绩,让技术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实干,这也是锡山区人社局在育才措施中借助政策发力、创新模式促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锡山区抓好育才顶层设计,出台“锡山英才计划”,强势招揽培养人才。锡山区人社局因地制宜,围绕“先进制造”“特色乡土”等急需行业,加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学习、赋能显能,加快自我提升步伐。同时,在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中优中选优,在乡村振兴实干能手中能中选能,积极申报争取相关资金资助和补贴。今年,全区先进制造业领军人才和乡土人才入选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人数位居前列。
此外,为尽快适应转型发展、人才竞争、疫情影响等外部压力,锡山区人社局以变应变,谋变求变,以创新提升人才培育服务能力。服务在“云上”,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向引进人才推送和宣传。接通多方数据,让人才学习、落户、工作等多方面服务在“云端”呈现、随查随知。指导在“掌间”,以手机服务端为基本实现方式,对人才需求进行不见面指导,把工作流程转移到手机服务端上,有事及时应、有问及时回,做到“管理不缺位,服务不间断”。
用——双驱共推人才进
去年,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招引的林博士,在今年就提出了某新型工艺“材料表面钝化处理技术”的报告,引起公司高层和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如果在实际生产中得以运用,将对电动车和汽车防锈处理带来很大的提升。”该公司技术专家一致认为。而林博士这么快就找准了公司产业升级的技术关键点,也让参会的锡山区人社职能部门人员感到欣慰。
引才育才要在“才之得用”“才之堪用”上得到检验。像林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找到用其所长、大有作为的平台,正是得益于市场导向和激励驱动作用。当前,市场竞争越激烈,对人才需求越旺盛,人才离市场主体就越近,也越能得到锤炼和成长。锡山区人社局从能力素质成长链上探索新路子,对高技能人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校企职业化教育合作”特色项目,把“用”和“学”紧密绑定、有机融合,用最一线的需求来催化专业人才的学习热情,提供大展手脚的广阔舞台。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共同督促,开展企业导师制、任务项目制的产学研转化实践,给人才压担子用实功,在用中淬真金。
用激励导向驱动人才。引进的人才不是“万能药”,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机制来牵引和激励,才能使人才尽显其能。锡山区人社局职能部门与部分重点企业签订人才使用责任书,明确职责,量化考核标准,把人才使用培养作为一项政企联合的工作来抓,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建立高层次人才座谈制度,主动走进企业,听听人才的困难有哪些,看看生活工作环境怎样,问问奖励措施补贴机制有无落实,让人才暖心安心。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投扶持措施,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提供创业孵化和金融服务,为项目产业转化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
锡山区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家。高层次人才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其中国家863、973计划重大项目8项,累计申请专利700余项,批准专利170多项,为全区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