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n\n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n\n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n\n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n\n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n\n
赏析:
\n\n
依人的小鸟总是美好的。燕子穿堂,带给你春日的温煦;黄莺啁哳,为晨昏增添了乐趣。只要不是乌啼或枭鸣,那仓庚、玄鸟、白鹭、黄鹂,在诗人们笔下,都曾得到过赞美。这首精致的小诗,赞美的则是可爱的翠鸟。
\n\n
蔡邕多才多艺。他曾作《琴操》,自然妙解音律;写过《石经》,是书法大家。只是不知他是否擅长绘画?从这首诗观察,他似乎精于此道。你看他开笔两句,欲画翠鸟,先以彩笔勾勒庭中的石榴,入手就深得景物映衬之妙:“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花)。”以新绿之叶衬红花,复以一个“含”字稍加点染,石榴树便似绿衣飘拂的少女,婷婷立于庭角;那朵朵“丹荣”,不正如灿烂的笑容,嫣然绽放,真是明丽照人!在石榴树的映衬下,再画对翠鸟,停栖在绿树枝头,正用那细巧的长嘴,整理翠绿的翅羽,显得何其闲暇。最令人惊叹的是“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两句,写翠鸟在树枝上回望,满树石榴叶生出一片绿意;翠鸟在枝头微微跳跃,枝叶晃动间现出闪耀的羽翼。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为画面着色,固然不错;但诗人的着色,全在“动态”之中。“碧”和“缥青”(青白色),均为冷色。诗人用“生”字、“扬”字,它们便仿佛有了生命,伴随着翠鸟的顾盼和跳动,一齐来到了世间。而读者呢,透过色彩,领略了翠鸟顾盼生姿的风韵,翠鸟振翼轻跳、树枝微晃、绿叶翩翩的情景仿佛在眉睫之间。莱辛在比较诗与绘画的得失时,曾这样说:“诗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在描绘物体美时赶上艺术,那就是化美为媚。”他认为,“媚是在动态中的美。正因为是在动态中,媚由诗人写比由画家写就更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动态”,但在诗里,动态的美“是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飘来忽去”,比起“一种单纯的形状或颜色”,要“生动得多”,“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蔡邕这两句,正是在动态中为翠鸟着色,用色彩表现翠鸟的动态,便产生了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妩媚动人的美的效果。
\n\n
面对这样可爱的翠鸟,诗人心中满是喜悦。翠鸟不会说话,但当它向着诗人啾啾鸣啭时,诗人觉得,它仿佛是要告诉自己些什么。故接着四句,诗人摒弃了在结尾处抒发赞美之情的一般写法,忽生奇思,让翠鸟喁喁地向诗人诉说起来:“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翠鸟欣喜地告诉诗人,它刚从掌管苑囿的虞人机弩下脱身,有幸来到蔼蔼君子的庭院(说到这里,人们仿佛能听到它舒快的笑声)。它接着说,它本是生性驯顺的鸟儿,现在遇到心地纯洁的诗人,从此可以远祸避害,雌雄相偕、白首到老了!寥寥数语,口角传情。令人觉得,这对翠鸟是那样柔顺可怜又妙解人意,顿时生出怜爱之情。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而那美丽翠鸟的啾啾之音,仿佛还在耳边流啭,引发你种种的推测和遐想。
\n\n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新起的五言体。诗人似乎特别注意炼字炼句,讲究诗境的映衬和声色。“绿叶含丹荣”“动摇扬缥青”等句,用语精当,注重色彩搭配,达到了诗中有画、动静生姿的绝妙境界。它不但标志着五言诗的渐趋圆熟,还明显地表现了文人诗“语多饰致”的特色。人们常说汉诗古拙,至建安诗人曹植,才进入炼字炼句的境界。从《翠鸟》可以看到,这种倾向在蔡邕的创作中,已有端倪。
\n\n
(潘啸龙)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