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1]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2]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n\n
注释:
\n\n
[1]辄(zhé):往往,总是。 [2]天神:梵语“泥缚多”的意译,指梵天、帝释等。
\n\n
赏析:
\n\n
《鹦鹉灭火》选自《宣验记》,其故事出自吴康僧会译《旧杂譬喻经》。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动物形象本来很多,如《山海经》中就有大量的珍禽异兽,其中的精卫填海与本篇所写颇有相似之处。遗憾的是,被记录下来的此类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大多不具备人格化的特征及相应的故事。在诸子散文中,也有一些动物形象,但往往只是寓言化的符号形象,同样缺少飞扬生动之致。本篇则不然,它描绘的是一个鲜明活泼的动物世界。在那里,禽兽们相互爱重,其乐融融。这种情谊使得鹦鹉在离开数月后仍不能忘怀。于是就有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当山中发生森林大火时,鹦鹉遥见,便投身水中,用羽毛上沾的一点点水珠,洒向大火。从它与天神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它知道这个举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但“不忍见”情同手足的禽兽葬身火海,才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鹦鹉的行为终于感动了天神,为之降雨灭火。
\n\n
(刘勇强)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