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南狩[1],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之所见占,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2],止给水火。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
\n\n
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惟。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
\n\n
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3]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姥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室闾也。
\n\n
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既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4]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n\n
注释:
\n\n
[1]南狩:本指到南方狩猎,此处用作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南逃入蜀的委婉说法。 [2]妇姑:儿媳和婆婆。 [3]常势:此处指下棋的一般法则。 [4]邓艾:三国时魏国将领,景元四年(263年)率军偷渡阴平,灭掉蜀汉。
\n\n
赏析:
\n\n
本篇采自薛用弱的《集异记》。
\n\n
王积薪是唐代围棋国手,身任翰林院棋待诏,在围棋史上颇有名气。他提出的围棋“十诀”,为后世棋手所推崇,成为围棋战略战术的指导原则。本篇就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荒岭遇仙的传奇故事。李肇《唐国史补》也载有这个传说,只是文字稍显粗略。
\n\n
这篇传奇色彩浓厚的小说,是从平实的叙述中展开的。时当唐玄宗“南狩”入蜀之际,官卑职小的王积薪为追随皇上,历尽旅途艰辛,显示着可叹可悯的忠忱。他无力与权高势重的显宦争夺舒适的栖息之所,只好沿着山溪,寻到一处荒僻农舍栖身。荒山野岭,寂寂长夜,栖身矮檐之下,与孤苦婆媳为邻;这一切,构成一个远离尘世的幽渺环境。
\n\n
就在这很难与高雅的弈棋活动发生联系的环境中,王积薪以耳代目、旁听了一盘以口代手的高水平对弈;而对弈双方竟是那两位貌似无识的房东村妇。他“附耳门扉”“一一密记”,不辞辛苦当了一夜“旁听生”。天不亮,又迫不及待地“具衣冠请问”,登堂作“入室弟子”。大概是他的谦恭态度打动了对方,老妇考察了他的棋艺,认为“孺子可教”,慨然允诺教以“常势”。积薪还想进一步探究,却被老妇婉言谢绝。因为老妇认为即便如此,王积薪已经具备了“无敌于人间”的能力。故事的最后一笔为人留下无尽遐思:那盘名为“邓艾开蜀势”的棋局,象征着围棋艺术永难企及的最高境界。
\n\n
小说作者特别善于以平凡衬托神奇,擅长制造突如其来的“意外”效果:掌握着局中秘技的仙人不是长髯飘飘、鹤发童颜的仙翁,而是孤苦相依、无知无识的村妇;不是住在白云缭绕的神仙洞府,而是蛰居于荒村野岭的平常人家……总之,一切传奇中惯用的浪漫写法,在这里都被朴实平易的写实描述所替代。这使得静夜突来的弈棋声格外令人吃惊,而“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的结局,也格外令人诧叹!文中的两位仙人云龙见首不见尾,给人印象颇深;而王积薪执着专一的品格,似乎更为感人。他为一艺之精,不惜放下御前国手的架子,向山野村妇躬身求教。此外,从他不畏艰险、追随君王,到放下架子、虚心求艺,再到“罄竭心力”、探索不止;其性格中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东西,被小说家以不经意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篇以情节取胜的小说,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也由此显出功力。
\n\n
(侯会)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