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近日,15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象群在云南省内沿着“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一路向北“逛吃逛吃”,截至6月1日16时许,象群与玉溪市区的直线距离就剩下大约13公里,离云南昆明也是越来越近,这让网友不禁戏称:这是来昆明参加生物多样性大会吗?有不少朋友参与到关于此次野象北上事件原因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是原有栖息地环境遭到了破坏,逼得大象们不得不出走;也有人认为是现在环境变好了,世界那么大,象要去看看;还有朋友认为,可能是大象们受到了某种惊吓,慌不择路,一路往北跑。
真相解读:
玩笑归玩笑,民众对于这些大可爱们的行踪还是非常关心的:它们为何从家乡出逃?这一路上经历了哪些?
1.也曾“象”丁兴旺 如今濒临灭绝
本该自由自在徜徉于西双版纳热带丛林里的野生象群,离开快乐老家一路向北,穿过普洱、玉溪、红河州等地,目前已经进入昆明境内。云南的朋友们略带无奈地表示:“我们之前还在跟外地朋友表示不要对云南有刻板印象,云南的街上没有大象,结果大象真来了!”事出必有因,在讨论原因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大象以及它们现在的生存现状。
世界上现存的象有三种,分别是: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草原象、非洲丛林象以及生活在亚洲的亚洲象,现存动物中与它们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是蹄兔和海牛。它们所在的“长鼻目”可以说是“象丁凋零”,但在历史上,曾几何时,这可是一个十分繁盛的类群,演化出很多长相迥异、习性不同的动物,如披着长毛的真猛犸象、有着铲子般下颌的铲齿象、象牙向后弯曲的恐象等。在我国境内,大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至少在河南一线还是有不少象生存的,比如在殷墟、三星堆的墓穴中都曾发掘出大量的象牙,而河南的简称“豫”字,就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一个人牵着一头象的画面。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从温暖湿润变得干燥寒冷,象、犀、貘等动物赖以生存的雨林逐渐消失,象的分布线也随着时间逐渐南移,到了明代就只剩下两广、云贵一带有大象分布了;而到了近现代,只有在云南边境的丛林中还有几个亚洲象种群。
目前,我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已经十分濒危,总数大约在300只左右,被分为了几个独立无法交流的种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看似例外的集体出游 只是例内的常规迁徙
象群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有多位专家经过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象个头儿十分庞大,它们的胃口也非常惊人,每头大象每天需要吃掉将近200公斤的植物。植物的生长速度肯定赶不上大象们“风卷残云”的速度,当象群在同一地区停留时间过久,当地的植物势必会大量减少,这时的大象为了避免饿肚子,就需要定期移动自己的活动地。换句话说,迁徙对于大象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
此次北上事件中的象群,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在保护区周边,每年都会发生上千次大象进村吃粮食或破坏房屋的事件,偶尔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大象属于保护动物,遇到这些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就会及时出动,使用噪音等方式将大象驱逐回保护区。
这次象群“出走”,并非受到刺激或惊吓而导致的,仅仅是一次很平常的象群迁徙,只是谁也没想到它们能一直跑那么远。按照以往惯例,它们逛够了就会自己返回保护区。当发现此次出行与众不同的时候,再用以前的常规方法已不能阻挡象群的脚步了。而对于大象来说,在迁徙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切都是跟着感觉走,去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