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许身报国绽放灿烂(二)

不惧怕,为核爆炸试验作诊断

核爆炸的放射化学诊断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核爆炸试验的裂变、聚变威力和核爆炸过程中中子行为。这些物理量对判断试验是否成功、改进武器设计都十分重要。

与常规炸弹仅用单一的化学炸药相比,核弹由多种部件组成,因此要复杂得多。对这些部件在核爆炸中所发生的核过程需要一一了解,各自贡献与原设计有无差距也需要检验。而发生核爆炸后,这些部件材料与环境介质混合在一起,要从这样取得的微量样品中分辨出这些过程并且给出定量的结果是放射化学诊断遇到的难题。

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放射样品送到基地时,王方定和同志们立刻投入工作。分析工作使用的工号里有一个个密封的手套箱,可现场的运输轨道不通,样品在轨道里不按既定方向流动。他们就临时弄了一个手套箱。在简陋的条件下,他迅速地用力打开90千克的铅屏蔽。这时,王方定看到朱光亚就站在他身旁,与他置身于同一个核爆炸灰的辐射场中。领导的实际行动,给王方定和同事们以莫大的鼓舞。

对样品的分析、实验工作进行得很艰苦也很紧张。同一个样品实验工作,要经过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数据,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一致才能通过。他们吃住在放化实验楼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大家紧密合作,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这项“集体创作”任务—提出了放射化学诊断报告。

此后,王方定和同事们又陆续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第一颗装有热核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实验等多次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提交了放化诊断报告。其出色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和人们的赞誉。

1967年6月,我国进行了第6次核武器爆炸试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从这次核爆炸产生的蘑菇烟云中采集的尘埃和气体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剂量监测人员立刻通知王方定:放化实验室里气体的放射性剂量超标几百倍。

这个信息并没有让王方定惊慌,反倒使他有些兴奋。他和小组的同志们没有等待剂量下降,而是迅速穿好防护服去取样品,开始了紧张有序地工作。在王方定看来,这不仅是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也是自己急迫地想尽快知道这次氢弹试验的效果。

数据一个个地报出来,人们的兴奋也一次次地被激发。铀是最重要的诊断元素。他们在分析中忽然发现在铀的成分中出现了一个以前5次核试验中从来没见过的γ特征峰。王方定兴奋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实验出了差错?当他冷静地分析后,认为这应该是这次核试验成功的重要标志,它是一个重同位素的峰。他这合理推测,果然在γ图谱上得到了证实。于是,紧张的情绪又转化为高兴。

分析工作熟练地进行着,他们相继测出了预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氚量、碳-14量、惰性气体量,还是许多裂变产物和超铀元素量都高于过去的几次核试验。这些数据告诉人们,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大获成功!

1964年10月16日至1969年9月27日,王方定参加了十次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工作,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核爆炸的残留物,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等核试验进行了放射化学诊断,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每次核试验测量的项目不尽相同,欲达的目的各异。

王方定和同事们先后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测回收系数、测当量、测中子、测气体等,以适应单一原子弹、不同裂变材料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原理、及全当量氢弹等试验的要求。王方定和同事们出色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和人们的赞誉。这些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奖。

细栽培,更享受桃李芬芳

王方定似乎只有两件永远做不完的事:一是科学研究,另一个就是培养人才。作为科学家,科研是王方定的生命;作为教师,培养出更多学生是王方定的事业所在。

“文革”后,王方定重返原子能院后,一边做科研,一边带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做了30年的教师,也深深感觉带学生比搞科研更有兴趣。学生们跟老师的情感都很真挚,所以他特别珍惜这种真情。学生一辈子都是他的学生,每年都会来看望他,而且随着学生们的成长会不断带给王方定惊喜。学生向他汇报科研上取得的成果与创新,王方定听了以后感到特别满足和幸福。

王方定从原子能院恢复招收研究生开始至今,虽然总共培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最多也就十余人,但是他对每个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论文选题、文献调研到实验方案制定,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编写到论文的书写,从论文答辩到如何作学术报告,王方定都认真细致地修改。

王方定不仅在学业上培养学生,更在为师为人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曾勉励他的学生:“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要顾全大局,要谦让荣誉,要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1998年9月,学生何辉来原子能院不到一星期,师兄带他去看望住在双榆树的导师王方定。王方定询问何辉的情况,对他提出了一些希望。何辉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以后要“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多年来,导师说过的很多话已经记不住了,但是这句话何辉却记忆深刻。

王方定这样要求学生,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向谦虚谨慎,尊重别人,从不为个人争取名利。他认为所获得的全部奖项,都是与他一起工作、了解他的事迹的同事们为他申报的。

由于他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栽培,他的大多数学生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顶梁柱,在业内都小有名气。

王方定认为,一个人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人一辈子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是否成功,只要把这三个方面把握好,后面做事不敢说有大的成功,起码不会有太多的失败。王方定的这种理念也潜移默化地被后辈学生代代相传。

主编:张藜

出处:《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

授权方: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